閩南網9月15日訊(通訊員 沈思虹 劉欽賜 閩南網記者 周怡楠 文/圖)“今天和小姑子一起過來幫忙,盡點綿薄之力,希望食堂越辦越紅火!”在漳州市薌城區浦南鎮雙溪人民大食堂的后廚里,來當義工的村民林亞梅忙得不亦樂乎。
在薌城區浦南鎮雙溪村,外出經商創業和務工的人員較多,除了小部分老人隨子女移居,大部分是故土難離,成為留守老人,尤其是高齡獨居老人吃飯更是成了難題,甚至有的“煮一頓吃三頓”,更談不上熱菜熱飯。為了解決“吃飯難、做飯難”問題,雙溪村利用原先一塊閑地及拆除幾間豬舍后騰出來的土地,并由政府投資120萬元,興建可容納200多人用餐的大食堂。食堂每天為60歲以上村民免費供應午、晚兩餐,并根據老年人的口味特點,飯菜以素食為主,“四菜一湯”配以米粥和面食。一大批鄉賢主動聯系捐錢捐物,日常所需費用全部由鄉賢捐資承擔。30多名村民輪班當義工,分五班輪值,負責食堂的日常運營。所有捐獻全部入賬管理,每月花費約3萬多元,收支情況都一一上墻公布。
“現在大家經濟好了,不能苦了家里的老人,大家都捐點錢,辦一個免費食堂,把老人集中起來,吃上可口的熱菜熱飯,又能互動交流,相互照應,也讓晚輩盡一份孝心,讓老人家安享晚年。”食堂的主倡者、在外經營物流的企業家梁加輝說。
目前,雙溪人民大食堂每天老人用餐約100人,投用至今已四年,老人的用餐熱情依舊不減。漳州市大部分長者食堂主要采取公辦公營、公辦民營兩種方式進行運作,而雙溪村鄉賢捐助和志愿服務則發揮了很強的助力作用,開創了政府搭臺、鄉賢唱戲的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