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7日訊(閩南網記者 盧樘龍 文/圖)近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召開2022年度工作會議,會議回顧總結了基金會2021年工作成效并探討2022年的工作思路。該基金會自去年5月正式成立運行以來,通過突出公益活動、調研交流等,堅持“服務教育、服務教師、服務學生”的發展方向,助推薌城各類教育事業發展。
突出公益 為“教育強區”匯聚大愛
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是公益性、非營利性活動的社會組織,接受社會各界捐贈,服務教育,關愛師生,旨在扶持薄弱校建設,扶助貧困師生,表彰尊師重教先進單位和個人,獎勵優秀師生,促進薌城各類教育事業發展。
2021年9月2日至6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會同薌城區教育局先后共開展4場“金秋助學、扶貧助困”系列活動,資助困難家庭學生109人,發放助學金共計12.98萬元。
去年9月2日至6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同薌城區教育局,先后開展了多場“扶貧助學”活動,資助困難家庭學生109人,發放助學金共計12.98萬元。同年9月,基金會還召開了“扎根農村教育事業25周年特別貢獻獎”教師座談會,向7位扎根農村教育事業的優秀教師發放特別貢獻獎金共計4.2萬元……截至2021年底,基金會共支出培訓費、發放獎教助教、獎學助學金共計56.9萬元。
2021年9月9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會同薌城區教育局召開“扎根農村教育事業25周年特別貢獻獎”教師座談會,向7名扎根基層的農村教師每人發放助教金6000元,共計4.2萬元。
“基金會充分發揮政府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作用,通過公益活動不斷激發廣大教師潛心育人的工作激情,以及激勵莘莘學子更加努力的學習熱情”,薌城區政協原主席、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顧問沈龍順稱。
這一系列舉措,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促進了尊師重教良好氛圍的形成。這些舉措,也收到了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關注,基金會不斷發展壯大——截至2021年12月底,基金會已吸收團體和個人愛心志愿者111名,達成愛心捐贈2000余萬元,現已實際到資932.5萬元。另接受鋼琴、架子鼓等實物捐贈折合人民幣20萬元。
2021年9月9日、2022年1月18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會同薌城區教育局先后分別走訪慰問4名工作成績突出,身患疾病,生活困難的教師,鼓勵他們勇敢戰勝病魔,早日康復,并向他們送去慰問金共計2萬元。
據悉,為進一步激發境內外社會團體和個人捐資興學的意愿,營造全民參加捐資興學的良好氛圍,加快補齊教育短板,去年11月薌城區政府召開會議,研究審議并通過了《漳州市薌城區捐資興學表彰獎勵辦法》(下稱《辦法》)。
針對捐資興學捐贈人,明確了一系列表彰獎勵措施,包括按捐贈人意愿確定校舍名稱、聘請捐贈人擔任榮譽職務等。值得注意的是,該辦法還明確,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或個人捐款捐物達到一定數額,將由薌城區政府授予相關榮譽稱號、頒發證書和牌匾等。
創新發展 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作為漳州全市首個成立運行的教育發展基金會,如何更好可持續性發展運行?這也是首屆理事會重要的議題。為進一步推動基金會發展,去年3月,基金會組織人員前往泉州市鯉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開展調研學習。截至目前,基金會已前往多地調研學習交流,包括廈門、福清、泉州等。通過這些調研、交流,基金會借鑒他山之石,牢固樹立服務教育、服務師生的核心工作理念;加強與相關部門的聯系與溝通,加強與各行各業的協作與互動,走出去、請進來募資,進學校、訪師生服務,不斷內強自身素質,促進基金會提升新的發展格局,使基金會的工作方向性更強,更好地服務于薌城區教育事業發展。
2021年5月26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赴福清市獎教獎學基金會開展工作調研暨學習交流活動。
“作為企業家、捐贈者,并參與其中,可以說基金會為大家回饋社會,提供了非常好的平臺”,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梁海木稱。
據悉,為進一步規范基金會自身建設,確保社會捐贈資金使用效益的最大化,基金會秉持合法、公開、透明的原則,對捐助資金實行專戶管理,定向使用,通過創建基金會app,微信公眾號,對捐贈活動及每一筆資金使用情況面向社會公開,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下一步,薌城區教育發展基金會將繼續堅持黨建引領,在推進優質發展上下功夫。堅持主動作為,在創新募資方式上下功夫。堅持依法辦會,在提升公信力上下功夫。堅持服從教育,在落實服務水平上下功夫。按照薌城區委、區政府的教育戰略布局和中心工作,著眼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助力薌城“教育強區”戰略,為薌城教育事業的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