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遺建筑成平地 尼泊爾地震為什么慘重?
4月25日 14時11分尼泊爾(北緯28.2度,東經(jīng)84.7度)發(fā)生重大地震,珠峰抖動不止,從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傳來的災情照片也令人震驚。
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的杜巴廣場被夷為平地。9層樓高的名塔達拉哈拉塔(Dharahara)只剩下一處殘垣。
尼泊爾所處的位置是全球地震最活躍的區(qū)域之一。喜馬拉雅山的形成是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相碰撞的結果。地殼上的這兩個板塊正在以每年4到5厘米的速度互相擠壓。
同時,伴隨著無數(shù)的震顫,珠穆朗瑪峰不斷長高。
英國公開大學的行星地球科學教授大衛(wèi)-羅瑟里(David Rothery)表示:“喜馬拉雅山脈那里應該有兩到三個大型逆沖斷層。一些相當平緩的傾向斷層發(fā)生移動,導致了這場地震。加德滿都傷亡慘重,現(xiàn)在我們想知道的是,問題的影響會有多么廣泛。”
脆弱的建筑
即使在最嚴重的地震中,人員傷亡的初步估計通常也會從較小的數(shù)字開始,然后再逐步增加。但是大家擔心,這次地震的最終傷亡數(shù)字可能會觸目驚心。
此次震源深度比較淺——只有10-15千米。這會讓地面的震感極為強烈。而在主震發(fā)生后的4小時里,至少出現(xiàn)了14次余震,其中大部分在四到五級以下,但其中一次達到6.6級。
雖然震級每小一級,其釋放的能量會小30倍,但是由于建筑已經(jīng)遭到破壞,就算是較小的余震,也有可能讓它轟然倒塌。而該地區(qū)的很多居民都住沒有加固的磚房里,這種房屋的抗震能力相當有限。
山體滑坡的危險
根據(jù)以往的經(jīng)驗,另一個令人擔心的問題就是山體滑坡。
在這樣的山區(qū),泥土和巖石滾下山坡可能會將一些村子通往外界的道路堵死,甚至是將村莊摧毀。這會給當局抗震救災的工作增加難度,也意味著信息的收集會比較緩慢,有時甚至會出現(xiàn)相互矛盾的信息。
在喜馬拉雅地區(qū),以前發(fā)生過的重大地震包括1934年的8.1級比哈爾邦地震,1905年7.5級的康格拉地震,以及2005年7.6級的克什米爾地震。
后兩次地震特別慘重,造成了10萬多人死亡,數(shù)以百萬計的人的無家可歸。(驅動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