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5日電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有關日本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反應堆報廢作業中的最大難關,即如何從1至3號機組取出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負責提供報廢技術支持的“原子能損害賠償和反應堆報廢等支援機構”考慮以3座機組均采用不在反應堆安全殼內注滿水的“氣中法”為主,首先著重從安全殼底部側面開始取出。這是首次明確取出燃料碎片的具體步驟。
據報道,截至目前,日本相關機構不考慮采用向整個安全殼注滿水的“冠水法”。
據悉,該方針將作為建議寫入該機構近期制定的日本2017年版反應堆報廢戰略計劃。日本政府與東電最快將基于此于今夏敲定各機組的取出方式,還將研究修改報廢日程表。
燃料碎片至今尚未得到直接確認。由于有關分布狀況與形狀的信息有限,因此考慮以首先從底部側面取出的經驗為基礎,重視安全、逐步推進。
報道稱,研究中的“氣中法”設想的是部分燃料碎片未被水浸沒,處于接觸空氣的狀態,將進行遠程操控,一邊噴水一邊用鉆孔機或激光一點點削切去除。
如何阻擋輻射與防止燃料碎片飛散是兩大課題。“冠水法”的優勢在于能以水阻隔輻射,但據分析安全殼已在事故中受損,難以堵住水流。
據日本相關人士介紹,該機構的方案中除“氣中法”外,到燃料碎片取出作業完成前還保留了結合“冠水法”等其他作業方式的備選項。除從安全殼側面著手外,對如何從頂部取出等方式的研究開發也將同時推進。
據估測,1至3號機組的大部分燃料碎片已熔穿反應堆壓力容器,散落在安全殼底部。如果從底部側面取出,不僅到達燃料碎片的距離較短,而且可用規模較小的設備實施操作。
該機構在2015年與2016年版戰略計劃中列舉了3種取出燃料碎片的候選方案,分別是(1)通過向安全殼注水直至沒頂的“冠水法”從上部取出,(2)通過只向燃料碎片所在的安全殼底部注水的“氣中法”從上部取出,(3)通過“氣中法”從側面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