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法國國際廣播電臺7月2日援引法新社報道,日前,東歐國家檢測指出,西方大品牌在賣到東歐國家的食品中使用較便宜原料。該結果令這些國家的領袖憤怒不已。
根據報道,匈牙利、斯洛伐克和捷克政府支持的研究指出,在歐盟較富有鄰國所銷售的、包裝相同的許多商品,品質較高。
這些研究結果促使保加利亞在6月進行檢測。6月28日,該國食品監督機構證實,在保加利亞、德國和奧地利相同的食品連鎖店購買的31種產品,至少7種成份不同。
該機構指出,例如一種巧克力甜點,雖然對口味影響不大,但在德國買到的牛奶和可可較多。保加利亞超市買到的軟性飲料含有甜味劑,但同樣產品在奧地利卻使用糖作原料。
食品安全局長伊里耶夫(Damyan Iliev)日前告訴保加利亞媒體,這許多誤差從歐盟法規來看算是輕微。但保加利亞消費者被誤導,以為他們買到同樣產品,事實上卻不是。
專家指出,測試產品中有16種在歐盟最貧窮成員國的價格,高過德國和奧地利,嬰兒副食品泥狀食品的價格甚至貴到2倍。
報道稱,根據歐盟法規,各公司只要包裝標識清楚,可自行在不同成員國間更改產品原料。【環球網報道 記者 趙怡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