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鰲亞洲論壇即將召開,其中一場是由中國高校來承辦的“公共外交與跨文化交流”分論壇。這是反映高校、公眾與公共外交關系的議題?! ⊥ㄟ^公共外交向世界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是一項既急迫又長期的工程。向世界說明中國的重點是中國的發展和變化方向。有效開展公共外交,需要從政府和公眾兩個層面做出努力,要增強自覺參與公共外交的意識,豐富跨文化知識,努力提高溝通能力,及時對公共外交活動的效果進行評估,不斷修正實施辦法?! ‖F在我們對外交往時,常有個毛病,就是太愛講“哲學”,道理說得太多。講中國的故事才能感動人。因為故事往往是哲學的載體,故事往往離真理最近。著重講好中國故事,中國特色其實就在故事里頭。 我常講一個比喻:你要給人一個大蘋果,就是一個故事,不要費了很大勁把蘋果做成果醬或維生素C藥片請別人吃。維生素C就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自在其中了。 公共外交最重要的內容是傳播本民族文化,即傳播本民族形象,民眾的文化是我們公共外交的基礎。今日的公共外交和傳統公共外交最大不同在于公眾的主動參與,其交流方向也是雙向性的。中國每年出國工作、學習、旅行的人數已超過3000萬人,凡是有機會與外國人交往的中國人都有可能給中國的國際聲譽做出貢獻,盡管他們中的很多人并沒有公共外交的概念和目的,但是他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外國人《中國讀本》中的一頁,造成公共外交的結果。所以全民文化的提高是很重要的。每個人都應該有一種文化的自覺,主動表達中國人的優秀,克服缺點。人人有責,人人可為?! 倪@個角度看,高校是公共外交的重要主體,在推動公共外交的實踐上責無旁貸。同時,高校自身具有開展公共外交的優勢。一是高校師生作為精英,作為主體參與公共外交實踐,在和國外的交往中生動地講述他們自己的故事,說明中國的效果會更好;二是高校師生能夠通過關于公共外交的課題研究,為更廣泛的公共外交實踐提供思想指導和理論支持?! ∵@些年來,國內不少高校,如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都設立了公共外交研究中心,在校內外積極普及、推廣公共外交,重點培養跨文化傳播的專業人才,這種培養具有全球視野、責任意識、跨文化溝通能力的“國民表率、社會棟梁”的舉措,是值得稱道的?! ∵^去政府外交就是對外宣傳,沒有反饋,是廣播,不是對話。但公共外交往往是面對具體對象的對話,因此效果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標。難點主要在跨文化的障礙,包括四個方面:一是跨語言的障礙;二是跨意識形態的障礙;三是跨生活方式的障礙;四是跨宗教信仰的障礙。 公共外交實際上屬于不同文明間的對話,不同表現在價值觀、信仰、思維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中國公共外交力求通過文明間的對話,說明中國的真實情況,加強各國人民之間的理解,促進人類文明的進步和共同繁榮??缥幕涣魅瞬拍壳斑€十分缺少。由此看,推廣公共外交,高校更是責無旁貸。
責任編輯:hdwmn_lw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