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22日電 最高人民檢察院第六檢察廳廳長元明今日指出,因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事實簡單,合同履行的路線短促,成訴的證據要求低等,致使民間借貸糾紛成為虛假訴訟的“重災區”。
22日,最高檢召開“打擊虛假訴訟 共筑司法誠信”新聞發布會,通報近年來檢察機關加強虛假訴訟監督工作情況,發布最高檢第十四批指導性案例,并回答記者提問。
會上有記者提問:司法實踐中,虛假訴訟集中在哪些領域?近年來有哪些新變化新花樣?
元明指出,近年來,虛假訴訟在民商事審判多領域頻發,主要集中在民間借貸糾紛、房地產權屬糾紛、離婚涉財糾紛、追索勞動報酬等幾類。其中,因民間借貸糾紛案件的事實簡單,合同履行的路線短促,成訴的證據要求低,除借據外,匯款憑證可通過銀行交易后將款項返回打款者的形式輕松獲取,尤其是在訴訟經驗豐富、深諳技巧的高手策劃包裝下,虛假訴訟的證據形式在外觀上更加規范、真實而不易被覺察,致使民間借貸糾紛成為虛假訴訟的“重災區”。
元明表示,隨著虛假訴訟案件監督工作的深入開展,檢察機關涉足的案件類型不斷增多,監督領域也在不斷擴展。除傳統領域外,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各地檢察機關重點關注社會矛盾較為集中的領域,如,加強與公安、法院等部門協作配合,積極發現、查處涉及黑惡勢力的虛假民事訴訟案件;加大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道路交通事故等虛假訴訟案件監督力度;著力查辦制約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拆遷安置、房地產權屬、建設工程合同等領域虛假訴訟案件。
此外,對于機動車保險、醫療保險、企業財險等保險理賠類虛假訴訟案件,涉及虛假仲裁、虛假債權公證、虛假公示催告、虛假司法確認等領域的虛假訴訟案件,加大發現與查處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