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20日電 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20日表示,總體來講,這些年返貧率是不高的。建檔立卡的數據統計,這些年返貧人數在不斷地減少,從80萬到60萬再到幾萬人。扶貧辦從今年起對所有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將適時開展“回頭看”,看每一個脫貧家庭是不是真正的脫貧,有哪些還存在返貧風險。
20日,國新辦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請國務院扶貧辦副主任歐青平介紹脫貧攻堅工作有關情況,并答記者問。
有記者提問,請介紹一下目前的返貧情況怎么樣,有沒有一個返貧率的數字?返貧原因有哪些是比較重要的,有哪些減少返貧的具體措施?
歐青平表示,返貧是客觀存在的,但是返貧率的高低、返貧人數的多少,取決于脫貧質量和脫貧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總體來講,這些年返貧率是不高的。建檔立卡的數據統計,這些年返貧人數在不斷地減少,從80萬到60萬再到幾萬人。這也說明各地在脫貧過程中對質量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大家可以從這些年脫貧攻堅成效考核的數據看到,有一個錯退率的指標,就是不應該退出的貧困人口退出了,占退出人口比例都是很低的,只有百分之一、二,不高。但是并不說明我們在一些地區就沒有返貧的風險。
歐青平指出,返貧主要是這么幾個方面造成的:一是脫貧不實、脫貧質量不高或者本身就沒有真脫貧,這必然會造成返貧。二是沒有建立起穩定脫貧長效機制。如果是光靠政策補貼、光靠發錢發物,他的脫貧也是不可持續、不可長久的。三是存在一些自然因素,特別是因災、因病和因殘返貧,因病因殘并不一定直接導致家庭的返貧,主要是家庭主要勞動力失去了,那么這個家庭的收入會急劇下降。同時,由于自然災害也可能會導致返貧。
歐青平稱,為了加強對返貧的監測,扶貧辦從今年起對所有已經脫貧的貧困人口將適時開展“回頭看”,看每一個脫貧家庭是不是真正的脫貧,有哪些還存在返貧風險,針對每個貧困家庭不同的困難和問題,采取對應的措施。這項工作近期就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