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中國政府發表首份北極政策文件——《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引起各方高度關注。專家表示,白皮書闡明了中國在北極問題上的基本立場,闡釋了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政策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政策主張,是中國相關部門和機構開展北極活動和北極合作的指導性文件。白皮書將起到增信釋疑的重要作用,推動有關各方更好參與北極治理,共同維護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中文版(左)和英文版(1月26日攝)。
中國政策回應期待
“《中國的北極政策》白皮書將起到增信釋疑的重要作用。”中國極地研究中心極地戰略研究室主任張俠表示,隨著中國參與北極事務的領域不斷拓寬,外界對中國北極政策越來越關注。白皮書首次系統闡明了中國的北極政策,有利于促進有關各方增進互信、深化共識、加強合作,共同促進北極的和平、穩定和可持續發展。
“從國際大環境來說,隨著北極融冰加速,近年來各國在北極開發、環保等方面的活動不斷增加。中國的‘雪龍’號已經完成第八次北極科考,接下來還會有定期的科考活動。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中國考慮發布這一政策白皮書。”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全球治理所所長助理趙隆參與撰寫了白皮書。
“中國是非北極國家中出臺相關政策較晚的一個。此前,日本、韓國、印度、德國、法國、英國等非北極國家均發布了各自的北極政策文件。”張俠說,對外方面,很多國家希望了解中國北極政策,促進北極合作。此次中國發表白皮書,回應了北極國家和國際社會的期待。對內方面,白皮書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既有利于指導中國的北極活動與北極的合作,也有利于提高中國公眾對北極問題的認知。
中國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北極事務的積極參與者、建設者和貢獻者,努力為北極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趙隆認為,白皮書的亮點在于,很多提法體現了中國領導人關于全球治理的思想以及對于整個新疆域(包括深海、極地、外空、互聯網等領域)的新思考。包括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7年在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的演講里提出的,新疆域合作,要秉持和平、主權、普惠、共治原則。“白皮書指出,參與治理北極是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之一。它更多地體現了中國的智慧和方案,比如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參與新疆域治理的幾大原則,希望把中國的方案納入到北極治理機制的形成當中。”趙隆說。
中國擔當提升信心
中國為什么要關心遙遠的北極?“如果僅從地理上來看,中國不是北極國家也不在北極圈內。但中國是近北極國家,是北極事務的重要利益攸關方。”趙隆表示,中國尊重北極國家在北極享有的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尊重北極土著人的傳統和文化。與此同時,北極的變化,實際上對中國等其他利益攸關方有著直接的利害關系。
“當前,北極面臨一些跨區域、全球性挑戰和問題,需要北極國家和域外國家共同參與。”張俠舉例說,北極氣候變化對全球影響較大。有監測表明,過去三四十年間,北極氣溫升高的幅度是全球的兩倍。全球都在變暖,但北極氣溫變化速度更快、幅度更大,導致北極冰層迅速消融,進一步引起海平面上升。據估算,按照當前冰層消融的速度,未來全球海平面將上升1米,這是世界各國需要共同面對的氣候災難和重大挑戰。
專家表示,除了氣候變化,北極航道開發也頗受關注。北極航道開發有助于推動國際航運與全球貿易發展,但船舶活動增多將排放更多污染物,對北極乃至全球環境造成不利影響。北極生態環境比較脆弱,生物鏈比較短且遷徙性物種較多,因此對污染的控制至關重要。控制污染問題光靠北極國家解決不了,光靠域外國家也行不通,實際上是跨區域問題。國際組織已經開始對這樣的議題展開研究、采取措施。比如國際海事組織(IMO)批準了《極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規則》,促進極地水域船舶航行更加安全環保。
在北極跨區域和全球性事務中,中國正肩負起重要責任,與各國利益相融、休戚與共。“就拿中美兩國在巴黎氣候協定中的不同表現來說,之前美國政府一直強調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然而特朗普政府卻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這種甩手走人的做法令北極國家普遍感到意外和擔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一直堅守巴黎氣候協定的承諾,積極履行負責任大國義務,以實際行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作出積極貢獻。”張俠表示。
中國發展帶來機遇
近年來,一些媒體熱衷于炒作“中國北極威脅論”,給中國參與北極事務帶來不利影響。
“‘中國北極威脅論’有些是出于誤解。在中國北極政策出臺前,外界可能有些懷疑和擔心,因此這份白皮書將起到增信釋疑的重要作用。但還有些就是刻意歪曲甚至抹黑中國。”張俠表示,“中國威脅論”由來已久,如“中國資源饑渴論”“中國投資有害論”等相關論調層出不窮。其中很多觀點罔顧事實,荒唐可笑,明顯是有意為之,意在遲滯甚至阻礙中國與其他國家實現互利互惠、合作共贏。
對于這類錯誤論調,張俠認為,一方面要堅決反駁,發出中國聲音,這份白皮書就是很好的政策依據。另一方面,要用事實說話。事實上,中國非但沒有損害北極國家利益、威脅北極地區發展,反而為北極可持續發展帶來新機遇。
中國的北極政策目標是:認識北極、保護北極、利用北極和參與治理北極。專家表示,中國發起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與各方共建“冰上絲綢之路”,為促進北極地區互聯互通和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帶來合作機遇。
例如,中國與俄羅斯在北極開發合作方面已取得積極進展。兩國交通部門不斷完善北極開發合作的政策和法律基礎;兩國企業積極開展北極地區的油氣勘探開發合作,商談北極航道沿線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再如,中國、冰島兩國極地合作主要集中在科研領域,未來將在北極基建領域開展更多研究與合作。芬蘭也歡迎中國提出的“冰上絲綢之路”倡議,希望推動其與國內“北極走廊”計劃對接,使芬蘭成為聯通北極和歐亞大陸的樞紐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