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會科學院北京藍皮書課題組1日發表的最新研究成果稱,北京市醫療糾紛訴訟數量7年來持續增加,醫患關系仍呈現緊張狀態。
數據顯示,北京進入訴訟程序的醫療糾紛逐年上升,7年間增長了近2.4倍。2007年北京市法院一審受理的醫療糾紛案件僅有468件,2008年為715件,2009年為885件,2010年為1004件,2011年為1040件,2012年為1097件,2013年這一數量增長到1152件,7年間增長了近2.4倍。
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當日共同發布北京藍皮書《北京社會治理發展報告(2015~2016)》。藍皮書中《北京醫患糾紛專業調解制度的改革與完善》稱,近年來,醫患糾紛所引發的問題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甚至產生了個別流血沖突的極端案例。
報告作者、北京市社科院綜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楊錦炎和首都綜治辦干部李成海表示,如何有效化解醫患糾紛、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是首都社會治理應該重視的一項重要問題。
北京是全國醫療機構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醫療機構云集,其中優質醫療資源更是相對集中,每日接納的患者也居于全國之首。 根據北京市公共衛生信息中心2015年6月公布的數據,截至2014年末,北京市醫療機構達10107家,其中三級醫療機構89家,居于全國之首。全市衛生人員數(包含15家駐京部隊醫院)達30.4萬人,人數比2013年上升了3.7%。
2014年,全市醫療機構(含診所、醫務室、村衛生室以及駐京部隊醫療機構)診療人次數達22967.1萬人次,與2013年比較,診療人次數增加1084.6萬人次,增長5.0%。
2014年北京市衛生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診療人數增幅明顯高于衛生人員數量增幅,醫師工作負荷不斷增大。2014年,全市醫療機構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1.1人次和住院1.1床日,與2013年相比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增加0.3人次;醫院醫師日均擔負診療10.9人次和住院1.6床日,與2013年相比,醫師日均擔負診療人次增加0.2人次。
在診療人數不斷增加,醫師負荷不斷增大的背景下,醫患糾紛的發生率也呈現出上升趨勢。近年來北京市醫療糾紛訴訟的數量逐年增加,進入訴訟程序的醫療糾紛也逐年上升。
在眾多醫患糾紛中,不乏“醫鬧”現象,甚至有揚言傷害乃至實施傷害醫務人員的極端案件。據統計,2014年北京市有關部門已經集中解決涉醫突出問題101起,現場制止“醫鬧”事件263次,依法及時處理擾亂醫療秩序案件151件。
報告介紹,北京市醫療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設立近5年來,調解醫患糾紛成績較為顯著。2011年設立至2015年11月30日,醫調委已受理醫療糾紛7949件,調解率100%,成功率95.78%。調解結案7519件,其中疑難復雜糾紛2127件,涉及當事人31796人,實際賠償金額4.2億余元。現場緊急調解糾紛328起,成功引導75%以上的當事人接受并申請進行調解。
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1-10月北京醫調委共受理醫患糾紛1360件,調解結案醫患糾紛1429件。協議結案786件:其中醫院有責688件,醫院無責67件,簡易程序31件;無協議結案643件。其中醫院無責371件,當事人或繼承人放棄16件,醫院有責未達成協議的149件,醫院自賠的3件,其他7件,雙方退出調解的97件;目前正在調解487件。已結案的1429件案件中,共賠付患方5000余萬元,其中:一級醫院賠償約80萬元,二級醫院賠償1700多萬元元,三級醫院賠償3200多萬元。案均賠付35071.60元。在醫調委的調解下,成功率達到96.14%,調解滿意率9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