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上頭條的這個縣,出了這么多將軍!
這兩天,習近平到了大別山。在安徽金寨縣,他向革命烈士紀念塔敬獻了花籃。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發現,十八大以來,他已到過不少根據地,如河北阜平和西柏坡、山東臨沂、福建古田、陜西照金、貴州遵義、江西井岡山。
而此次考察的金寨,則是鼎鼎有名的“將軍縣”。
根據資料記載,這個縣開國將軍就有59人!
排名第二的將軍縣
現在老百姓常提的“將軍縣”,必定都是當年大力支持革命的紅色地區。按照1955年-1965年獲得軍銜的將軍籍貫人數排名,民間列出十大將軍縣:湖北紅安、安徽金寨、江西興國、湖南平江、江西吉安、江西永新、河南新縣、湖北大悟、安徽六安、湖南瀏陽。
按開國將軍人數排序,金寨排名第二,其中上將1位、中將8位、少將50位。
金寨開國上將中將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注意到,在革命戰爭年代,金寨境內先后組建了11支主力紅軍隊伍,10萬金寨兒女為國捐軀。
近年來,金寨也走出過高級將領,最知名的莫過于孫大發上將。他1964年入伍后從連隊干起,擔任過沈陽軍區司令員李德生秘書,后輾轉沈陽軍區、南京軍區、解放軍總部任職,離開部隊前官至解放軍總后勤部政委,后到全國人大任職。
他被兩授上將軍銜
除了孫大發,金寨縣的將軍們至少還有4人曾在解放軍總后勤部任職。職務最高的莫過于上述的孫大發和該縣唯一的開國上將洪學智。
洪學智是是我國唯一一位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他16歲參加革命,是我軍現代后勤工作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曾經兩次被任命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后勤部部長,長期負責軍隊的后勤工作。媒體評價說,他在當年的朝鮮戰場建立了“炸不爛、打不跨”的鋼鐵運輸線,成為世界軍事史當中的奇跡。
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洪分管司令部、特種兵和后勤,曾兩次救了彭德懷的命。
洪學智共有8個子女,其中6個都是在戰爭環境下出生的。最為人熟知的應該是吉林省原省長洪虎。據洪虎回憶,因為父親常年在前線,因此接觸較少。偶爾接觸時,又覺得其頗為嚴厲。
1953年,洪學智從朝鮮回京開會,專門到洪虎學校找班主任了解其學習情況。直至洪虎上了中學、大學,洪學智也總給他上“政治課”。
1959年,洪學智受彭德懷冤案株連,被調離部隊到吉林任廳官。巧合的是,近40年后,時任國家體改辦副主任的兒子洪虎也調到吉林出任省長。
吉林在戰時是洪學智拼力搶奪的戰場,之后又是其被貶安置的地方,多年后成為兒子施展拳腳的天地。
有一次,已任吉林省長的洪虎回京到醫院看望洪學智。洪學智問候了陪洪虎前去的四平市委原書記馬俊清,說:馬書記你是個好人,你在四平擔任書記的時候,把四平烈士陵園給修好了。
隨后,他轉而責問洪虎:你擔任吉林省省長,這么長時間,你沒有把四平戰役紀念館建成,你這個省長是怎么當的?
不論是“第二故鄉”,還是生養他的家鄉,洪學智都很掛懷。他給家鄉金寨鋪路送電,還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籌資捐建了“洪學智希望小學”。
2006年洪學智將軍逝世,留下644件遺物,其中國家一級革命文物有31件。夫人將這些革命文物全部無償捐獻給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館。
毛澤東最后送出的花圈
洪學智平靜地走完人生歷程,而他的同鄉皮定均將軍的離世卻令人意外。
1976年7月7日,福州軍區司令員皮定均將軍乘坐直升機前往東山島,視察三軍聯合反登陸演習,途中不幸觸山身亡,聲勢浩大的三軍演習也因此突然中止。
皮定均不幸逝世后,身患重病的毛澤東派人送去了他一生中最后送的一個悼念花圈。
在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看來,將皮定均稱為“愛將”并不為過。1955年授銜時,全軍唯一一位由少將軍銜特批晉升為中將的,就是他。
當時,毛澤東在授銜名單上揮毫特批“皮有功,少晉中”。
毛主席念及皮定均當年在中原突圍有功,解放戰爭時期,他任中原軍區第一旅旅長,率部掩護主力突圍,孤軍奮戰,出色地完成了掩護任務,創下了世界軍事史上的奇跡。
誰能想到,出生在金寨縣一個佃農家庭、從小隨瞎眼的爺爺四處乞討的皮定均,在離鄉之后,能成為一代名將。
在被授將銜前兩年,1953年夏,離鄉24年的皮定均首次返鄉探親。
得知皮榮歸,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前來探望,絡繹不絕。當晚皮定均一夜未眠。第二天一早,他卻率全家離鄉返回,令許多鄉親不解。
后來,皮定均夫人張烽說:“初時我也不明白,未回鄉時朝思暮想,回鄉后只住一日便走。返回途中,聽我牢騷滿腹,他這才說:我怎不想在家多住幾日?但見同村與我一起參加革命者皆戰死沙場,僅我一人生還,榮歸故里,如何向先死者家人交代?回鄉后,鄉親們紛紛詢其親人下落,我心里怎能受得了?!”
高層稱贊的金寨人
政知圈(微信ID:wepolitics)獲知,至少還有三位金寨籍的將軍得到過毛澤東的夸贊。
一位是后來擔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的陳先瑞中將。紅軍時期,他曾先后四次進入陜南艱苦征戰,為創建鄂豫陜革命根據地做出了重要貢獻。1955年授銜時,毛澤東拉著陳先瑞的手說:“了不起!你是紅軍的陜南王啊!”
另一位是后來任武漢軍區副司令員的林維先中將。三年游擊戰爭中,他出生入死,先后八次負傷。在敵人沖進紅28軍軍部的危急時刻,他率領交通隊的戰士,用手中的扁擔奮力拼殺,掩護政委高敬亭等突出重圍。1938年,林維先和高敬亭到武漢中共長江局開會時,周恩來向王明介紹說:“這兩位是大別山蘇區赫赫有名的游擊專家啊!”。1955年,毛澤東到浙江省視察,聽了時任浙江省軍區司令員林維先的民兵工作匯報后,笑著說:“呵,你不但是游擊專家,還是民兵專家呢!”
還有一位是曾任總政治部副部長的徐立清中將,他也是唯一一位自降軍銜獲得批準的將軍。
1955年評定軍銜時,他完全符合授予上將軍銜的條件,但他主動要求低授,他是全軍唯一一位正兵團級干部未授予上將軍銜的同志。由于他曾讓級、讓銜、讓位,人們尊敬地稱他為“三讓將軍”。毛澤東談到徐立清時說:“不簡單哪,金錢、地位和榮譽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和品格的,古來如此!”在一次全軍高級干部會議上,毛澤東對徐立清一連用了兩個好字:“徐立清是我黨我軍的好同志、好干部。”
資料|中國共產黨新聞網中國軍網六安新聞網金寨縣政府官網金寨縣圖書館官網黨史博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