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東京12月27日電(記者郭一娜)日本《朝日新聞》27日刊載多篇文章,逐條批駁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參拜靖國神社后進行的詭辯。
文章說,安倍聲稱“參拜是為了匯報安倍政權一年來的歷程”,但靖國神社內供奉著東條英機等14名甲級戰犯。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事關日本領導人如何認識侵略戰爭等歷史認識問題。“從這個意義來講,安倍有必要去靖國神社報告政權進展嗎?”
其次,安倍聲稱“為在戰場犧牲的英靈祈福,是世界各國領導人共同的姿態”。但美國國務卿克里10月訪日期間向戰歿者獻花時,地點并非靖國神社,而是千鳥淵戰歿者公墓。美國國務院有關人士告訴《朝日新聞》記者,克里選擇去千鳥淵因為“那里沒有宗教和政治色彩”。奧巴馬政府發表聲明對安倍參拜表示“失望”的背景也正在于此。
第三,安倍聲稱通過參拜“再次堅定了不再發動戰爭的決心”。但是,安倍在8月15日日本戰敗日參加全國戰歿者追悼儀式致辭中省略了“發誓不再發動戰爭”的內容,而此前的多位首相都在戰敗日致辭中提到了日本的加害責任。
第四,安倍聲稱“日本戰后一直走和平道路,今后也要加以貫徹”。但安倍所說的“和平”難道不是阻斷了日本的和平國家道路嗎?安倍政權試圖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則”、允許自衛隊行使集體自衛權、修改憲法,但又說要走和平道路,這讓人感到荒謬。
第五,安倍聲稱“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批評是基于誤解”,還說“不想傷害中國和韓國國民的感情”。即使安倍本人沒有“崇拜戰犯”的意愿,但他參拜了供奉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卻是不爭的事實。遭受日本侵略和殖民統治的中韓民眾對靖國神社抱有強烈的厭惡感。靖國神社內的游就館內還展示了肯定戰爭行為的內容。安倍“不想傷害鄰國民眾感情”的說法成立嗎?
此外,安倍就任首相一年來,一直沒有實現與中韓領導人的會談,而參拜靖國神社只會讓首腦會談更遙遠,同時給日本與鄰國的經濟關系帶來負面影響。安倍應該已經預見到了這些后果,但他還是固執地進行了參拜。安倍宣稱“懷著敬意與中國、韓國構筑友好關系”,但已經激怒了鄰國,又何談友好?
作者:郭一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