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至今,國際羽聯推出或醞釀了一系列關于比賽的新規。然而,在醞釀和試行過程中,這些新政已經遭到不少運動員、球迷,甚至辦賽方的質疑和反對。近日,英聯邦運動會開幕之際,辦賽方宣布,在運動會期間不使用羽聯1.15米新發球規則,再次引發了關于羽聯新政能否推行下去的熱議。
新政頻頻出臺
去年底,羽聯對外公布了全新的巡回賽賽制。按照新賽制,從本賽季開始,放棄超級賽賽制,增加巡回賽賽事的數量,全年共多達20余站賽事。這些賽事共分為6個級別,其中世錦賽、湯尤杯等屬于第一級別;國際巡回賽分為第二級別至第六級別。由于這些巡回賽關系到球員的世界排名和大賽的參賽資格,羽聯要求所有球員必須參加,否則將對其處罰。
另一項新政就是發球限高。羽聯規定發球限高標準為1.15米,今年的德國公開賽已經付諸實施。羽聯稱,限高新政是為了更加規范裁判對比賽的判罰。此前,羽聯的發球標準是運動員不能過腰,但這個標準讓裁判頗感為難。因為運動員的身高不同,過腰與否完全靠裁判觀察,由此可能導致裁判偶爾對運動員的誤判,所以羽聯才決定將其標準化。
如果以上新政尚屬小修小補,那么更改局分制無疑是大動作。近期,羽聯表態或將在今年5月湯尤杯期間放棄實行多年的3局21分制,改成5局11分制。目前的3局21分制下,比賽時間較為漫長,使得比賽經常要打到深夜甚至凌晨,影響了商業推廣。
羽聯稱,5局11分制下每局的時間大大縮短,比賽節奏更快。同時,局間休息更頻繁,可以吸引更多廣告,提高羽毛球比賽的市場化水平,增加經濟效益。
各方質疑新政
羽聯的新政主觀上固然是為了更好地推動羽毛球運動的發展和賽事水平的提升,然而新政一經推出就廣受運動員乃至球迷的質疑。
按照新賽制體系,羽聯對頂尖職業選手的約束力有所加強,他們必須參加各站賽事,這無疑增加了賽事的精彩程度。然而,對于年紀較大的球員來說,參加更多賽事將大大消耗他們的體力,甚至加重傷病。
對此,林丹、李宗偉等多位老將并不認可這項新規,稱自己沒有精力應付如此之多的賽事。丹麥名將安賽龍也稱,如果一位球員一年參加20余項賽事,會身心俱疲,也會增添更多傷病。
不過,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老將為了把體力留給更重要的賽事,對一些不太重要的公開賽“應付了事”,在比賽中上演“一輪游”。
發球限高標準化之后也遇到了新的問題,個子高的運動員發球難度急劇上升。目前丹麥名將阿薩爾森身高是1.95米,發球限高1.15米對他來講就比較難受。同時,對于所有運動員來說,每次發球前都得琢磨一下1.15米在身體的哪個部位,比賽節奏也勢必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對此,一些球員上傳視頻惡搞這項新政。
爭議最大的當屬新局分制。一些球迷認為,11分制下羽毛球比賽顯得沒有大局感,會使比賽精彩程度削弱。同時,慢熱型球員將面臨很大壓力,他們也許還沒找到狀態就極有可能被對手擊敗。另一些球迷卻表示,這項新規將大大增加比賽的偶然性,對于體能下降的老將來說也是一大利好。
或將有所調整
此次英聯邦運動會上,辦賽方直接對羽聯的發球新政說“不”再次將新政推到了風口浪尖。對此,羽聯作出了讓步。
一項新規僅僅執行一兩個月就被叫停,凸顯了新政的尷尬。有分析認為,幾個月以來,面對各方對新政的種種不滿,羽聯不可能充耳不聞,或許會重新考慮新政的推行。
國際羽聯主席拉爾森日前表示,收到關于新政的反饋令他們有挫敗感,對羽聯而言,更重要的是收到詳細的反饋和有建設性的改進措施,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同時,拉爾森還表示,羽聯一定會聽取球員們的意見,不排除對發球高度限制等新規加以調整。
對于新局分制,羽聯一直比較慎重。從去年底開始醞釀以來,至今也沒有正式施行。有專家認為,面對新政推行以來的各方詬病,短期內新局分制或許不太可能推行。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