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3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道,基隆市野鳥學會7月底發現,在“瑪莉亞”臺風過后,臺灣附屬島嶼花瓶嶼主島已崩塌成深V形,未來恐“一分為二”,擔憂游隼明年是否還會繼續在花瓶嶼繁殖。
基隆鳥會理事長沈錦豐指出,7月11日凌晨,“瑪莉亞”臺風掠過臺灣北部外海,離臺風中心有一段距離的花瓶嶼在臺風過后的景象令人怵目驚心。對比花瓶嶼崩塌前后照片:2016年10月27日,花瓶嶼中間有崩裂痕跡,但還算完整;但7月31日拍攝的崩塌后照片顯示,島中間已變深V形,垮下一大片。
沈錦豐表示,7月31日利用到花瓶嶼、棉花嶼調查植物、鳥類、昆蟲生態時勘查花瓶嶼崩塌情況,只能繞島察看,無法登島,因崩落相當嚴重,至于是否影響到游隼明年繁殖,要到明年才能觀察到。
沈錦豐說,根據5月調查,花瓶嶼今年有3只游隼幼鳥成功離巢,比去年多出1只,該島是游隼重要繁殖地。
之前在2013年“蘇力”臺風來襲前后,基隆市野鳥學會2次到棉花嶼、花瓶嶼調查,當時就發現花瓶嶼主島在臺風來襲時有巖石崩落,外觀改變,主島石縫加大,未來可能會分裂成2座小島。
沈錦豐透露,除了臺風、海浪侵蝕會造成花瓶嶼巖石崩裂,改變外觀,地震也是變量之一,像花瓶嶼的海蝕柱在1999年“9•21大地震”后也崩落大塊巖石。
花瓶嶼位于臺灣基隆東北方約32公里處,漁船航程約1.6小時,面積約3.04公頃,主島東西長176米,寬約80米,最高點海拔為4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