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夜晚,大田縣文江鎮文江溪畔微風送爽,村民們或沿棧道散步,或坐在涼亭里聊天。“以前河水又黑又臭,靠近不得,現在河道垃圾少了、景色美了、魚蝦也多了。”59歲的村民黃其政家住文江溪邊,見證了河道從臟亂渾濁到重新煥發生機的過程。
文江溪發源于永安市青水鄉汀海村,經大田縣五鎮,入尤溪與均溪匯合注入閩湖。10年前,溪上非法采砂活動產生的棄土棄渣堆在河岸,散發著刺鼻氣味的大量工業污水、生活廢水排入河中……種種破壞下,部分河道斷面縮小、河床不穩定,生態環境被嚴重破壞,抗洪能力降低。每到汛期,洪水淹沒兩岸村莊和耕地,造成大量財產損失。
那時,住在溪邊的黃其政苦不堪言,別說賞美麗河景,連日常生活都受影響。
近年來,大田縣開展文江溪流域水環境專項整治,禁止溪上采砂作業,關閉取締流域周邊一批“散亂污”企業,持續開展生豬違規養殖、鰻魚養殖和化肥農藥污染整治工作,嚴禁村民向水體傾倒生活垃圾,從源頭下手保護文江溪生態環境。
污染、破壞減少后,文江溪越來越綠、越來越美。不斷完善的河道管護制度則讓這份青綠長久地鮮亮著。
7月8日晚,文江溪流域上游一家選礦廠內,大田縣生態綜合執法局綜合執法大隊大隊長涂振長帶領執法人員,手持強光手電筒,仔細檢查排污管道、周邊河道等,對每一家企業排放情況做好現場檢查記錄。“我們將正常日查與反常規巡查相結合,加強日查次數,并利用雨天、夜間、節假日等特殊時段不定期開展突擊檢查,打擊各類破壞生態違法行為。”涂振長說。
今年以來,大田縣生態綜合執法局先后對文江溪流域礦山及選礦企業開展突擊檢查13次,發現4家企業私設暗管非法排污,立案查處并停產整改,有效遏制了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促使企業自覺守法。該局近期推進“大數據+執法”建設,成立生態環境保護指揮中心,在文江溪流域新增監控攝像頭11個,以數字力量加強河道監管。
要想念好“治水經”,還需要聯合多部門形成合力,織牢水域“安全網”。大田縣建立生態環境行政執法聯席會議制度,由生態環境局、水利局、生態綜合執法局等相關部門聯合執法,通過“人大+檢察”“政協委員+河長”做好聯動監督,重點圍繞工業排放污染、農業面源污染、污水垃圾治理3個方面開展持續整治。
如今,文江溪流域水質從治理前的Ⅳ類、Ⅴ類提升到了Ⅱ類,各監測斷面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總體水生態環境質量狀況穩步提升。
“我現在一出門就能看見好風景,生活舒心多了。”黃其政說。(福建日報記者 馬丹鳳 通訊員 葉紫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