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人員正在拍攝“抖音”小視頻
在農戶家收購土雞蛋
下田間實拍花生豐收
打包產品發快遞
“薩瓦迪卡,歡迎大家,歡迎大家來到美麗的朱口,這里的花生很好吃,這里的阿伯也很帥,比小哥哥還要棒……”這段時間,一條“泰寧朱口的小籽花生”的抖音火了:22歲的泰寧小伙子溫林旺站在小籽花生的收獲田間,用泰語式腔調、搞怪的肢體語言和農民伯伯互動,畫面甚是有趣,讓人忍俊不禁。
這個作者為“泰寧滋味”團隊的視頻剛發布不到一小時,點擊量就破萬,每5秒就有近30人點贊。溫林旺曾經是上海“餓了么”總部某片區負責人,2016年回家鄉泰寧開創“泰寧滋味”這個電商平臺,通過多元化的宣傳、銷售方式,走出屬于自己的互聯網創業路,預計2018年營業額可達380萬元。
新農人演繹回鄉創業記
2016年,溫林旺在上海當白領,快節奏的魔都讓他覺得浮躁。閑暇之余,他經常想起家鄉的暖菇包、小籽花生、紅菇等一系列農產品,這些兒時的東西口感好、品質高,只是藏在深山無人知。一次偶然的機會,溫林旺和一同想創業的好友吳美娟一拍即合。幾個月后,他毅然辭去年薪24萬元的工作,回到家鄉泰寧,這個新農人開始籌備“泰寧滋味”電商平臺,演繹別樣的創業記。
就這樣,在如今“互聯網+農業”的風口上,“泰寧滋味”電商平臺有了一支平均年齡26歲的年輕隊伍。“我們會直接將部分農產品采摘的過程拍攝上傳,還會把一些本地特色的吃法在短視頻平臺上分享。”溫林旺說,你不要看一個視頻只有短短的幾十秒,但是拍攝起來卻一點都不輕松。每天都要絞盡腦汁地想拍攝題材,策劃好大概主題之后需要分工合作寫文案、場景選景、產品布置、設備調試,基本每條都要彩排很多遍。記得一次最多拍20條才最終通過。有時候拍完了,回頭自己一看,覺得不是很滿意,不夠吸引人眼球,又放棄再去想別的創意也是常有的事。
在“泰寧滋味”團隊的努力下,抖音號短時間內已經有了10.8萬粉絲,獲贊47.3萬次,通過抖音推廣的方式,帶動農產品銷售額達40余萬元。
“很多網友給我們留言說我們這不像是一個電商的抖音號,更像一個搞笑的視頻。其實我想說的是,與其說在賣產品,我更喜歡和大家在網絡上分享我們泰寧的小生活。”溫林旺笑著說。
玩轉“抖音”把流量變銷量
其實,在抖音上做電商前,溫林旺的團隊就已經在微信公眾號、淘寶及實體店等多渠道銷售當地農產品,并有了一批相對穩定的客戶。
既然有了固定資源,為何還要用短視頻形式進行宣傳,很花費時間。溫林旺的回答是,雖然“泰寧滋味”的微信公眾號反響不錯,但是畢竟只局限在朋友圈,而實體店又只有進店了才能感受到泰寧農特產品的魅力,但短小、精悍、有趣的“抖音”等APP視頻的傳播速度是以每秒來計算的,視頻遠比圖片來得更生動、真實,全國各地的人都可以刷到視頻,能激發他們的購買欲。也正因如此,短視頻軟件也迅速成為電商從業者除“微博”“朋友圈”外的一塊“新戰場”。
2018年7月7日抖音“泰寧滋味”公眾號上線后,一開始并沒有直入主題,而是發布了泰寧旅游宣傳片視頻吸引粉絲,讓大家知道這個人杰地靈的地方。有了一定點擊量后,配合旅游結合當地小吃,再慢慢地推出當地的農特產品,想不到反響極好。許多在外地甚至國外留學的泰寧和三明人,看到這些就覺得非常親切,一來二往成了老顧客。而外地的網友購買的以年輕人居多,陌生的對于他們來說很新鮮,想去嘗試。
如何把在線流量轉化為銷量?溫林旺和團隊成員對銷售的農產品從種植到收購全程關注,銷售的農產品都具有食品安全合格證而且可溯,這些過程都會在短視頻里一一體現,讓顧客更直觀地看到購買的產品綠色、安全、無污染。
一次,一位莆田的商人網友看了一則“紅菇泡茶”的視頻,立刻在視頻下評論私聊互加了微信,通過網店鏈接,他購買了價值3萬多元的紅菇,覺得口味、營養價值都非常不錯,便自發地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推薦,紅菇廣受好評,而這位莆田網友也從中發現了商機。現在,他已成為“泰寧滋味”電商平臺在莆田的代理商,負責“泰寧滋味”農產品在該區域的銷售。
用綠色食品搶占市場
11月12日上午,就在溫林旺接受采訪的時候,他的團隊成員一刻也沒閑著,正馬不停蹄地打包貨物,要趕在下午3點前將客戶購買的產品集體打包發出去。團隊9人每天8時到崗,例行開會總結,培訓新知識,下鄉和農戶打交道,收購農產品,還得做好網絡和實體店的銷售,每天都感覺時間不夠用,這群年輕人的臉上充滿的是無限的激情與干勁。
眼下,“泰寧滋味”已在全省各地都有線下的銷售合作網點,團隊還與泰寧縣委、縣政府聯合打造“尋找泰味”官方品牌,旨在做最優質的特色農產品,相信在未來以“質”取勝的電商市場,憑借綠色、健康的農特產品,“泰寧滋味”一定能取得“一席之地。”
下一步,這個團隊準備在省內主要地市積極尋求合作網點,做好泰寧優質農產品的源頭和供貨商,既要在各大網絡APP平臺上繼續“接地氣”地推廣,又要“高大上”地把農特產品整合成高端伴手禮,把泰寧的農特產品推得更遠。(記者站 陳靜 通訊員 周岐杰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