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開展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工作兩年多來,攻堅克難,基本上實現了“生態功能顯著提升”“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管理體制全面創新”三大目標任務,并通過了省級驗收。全市13家縣屬國有林場驗收結果均為優。下一步,我市將繼續推進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工作,確保縣屬國有林場改革順利通過國家級驗收。
改革前,全市共有42家縣屬國有林場在國家林業局登記備案。2015年經營區總面積367萬畝,其中商品林252萬畝,生態林64萬畝。永安市、泰寧縣縣屬林場因國有股比例低于51%而未列入本次改革范圍,所以本次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共有10個縣(區)33家國有林場列入改革。涉及在冊職工1389人,離退休人員2269人。
2016年5月開始,我市成立由市長任組長的三明市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各縣(區)也相應成立了國有林場改革領導小組,正式啟動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工作。2016年11月30日,市政府向省林業廳轉報了《三明市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同年12月,經省林業廳正式批復后,我市立即組織相關縣(區)按照批復的意見建議對實施方案進行修改完善。至2017年4月上旬,10個有改革任務的縣(區)均正式印發縣屬國有林場改革實施方案。
整合優化了經營區。本次改革將原有10個縣(區)的33家縣屬國有林場整合為13家。整合后,全市有9家縣屬國有林場經營區面積超過了10萬畝,經營區面積平均達13.4萬畝,比改革前增加了8.1萬畝。
落實定性定編定崗。13家縣屬國有林場中,有2家國有林場確定為公益一類性質事業單位、核定編制60人;有11家確定為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性質,現已全部完成定編定崗和人員分流安置工作。目前,全市縣屬國有林場共有在冊職工1260人,離退休職工2279人。
財政支持改革發展。改革以來,全市10個縣(區)財政共撥付20802萬元作為改革保障補助經費,其中建寧縣安排7060萬元用于回購華陽公司林權,尤溪縣和清流縣分別安排2584萬元、1983萬元用于收購職工股。同時,還投入997萬元支持縣屬國有林場基礎設施建設,將供水、供電、道路、通訊等納入各縣(區)政府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并實施,縣屬國有林場的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注重生態功能提升。各地嚴格執行征占用林地審核審批制度,保持經營區穩定。嚴格森林資源保護管理,建立了以培育森林資源提供生態產品為主的經營體制,林木采伐量逐年下降,相對改革前,商品材產量減少2.1萬立方米,比降14.2%。通過全額受讓、合作經營等形式,增加森林面積和蓄積量,10個縣(區)均實現了“雙增”的階段性目標。全市縣屬國有林場經營區面積,由2015年的171.8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78.9萬畝;蓄積量
由2015年的1370.5萬立方米增加到目前的1474.7立方米。
積極改善職工福利。全市13家縣屬國有林場職工全部納入社會保障體系,足額繳納“五險一金”,落實低保、遺屬和退補政策。寧化、尤溪2家國有林場補繳職工“五險一金”共608萬元,解決了歷史欠賬問題。通過內部退養、提前退休、借用轉崗等形式安置職工共170人,安置率達100%,沒有職工在本次改革中下崗。完善績效考核辦法,建立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2017年職工年平均工資4.6萬元,比改革前提高了3500元。
創新管理體制機制。有改革任務的10個縣(區)政府均出臺了《縣屬國有林場管理辦法》,真正做到縣屬國有林場有規可依,進一步明確縣級林業主管部門為縣屬國有林場的主管單位,管理體制進一步理順,造林營林、森林管護、木材產銷等生產經營活動基本實現社會化服務。(巫瑞萬陳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