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守正創新,勇于擔當作為。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的核心地位,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輿論導向和價值取向,圍繞中心、服務大局,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為加快新三明建設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和強大精神力量。
高舉旗幟持續興起“大學習”熱潮
當前,我市各個領域、各條戰線、各行各業中正興起“大學習”熱潮,把學習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不斷引向深入。
頭雁勤,群雁才能“春風一夜到衡陽”。黨的十九大勝利閉幕后,市委把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著力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下功夫。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杜源生主持召開市委常委會會議、中心組學習會、專題學習匯報會,部署推動“大學習”工作。市委常委會及時跟進學習,市委中心組分專題學習研討。市委舉辦全市廳級領導干部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并舉辦4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專題研討班、3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研討班,對全市市管干部進行集中輪訓。市委中心組在2014年中宣部、中組部召開的黨委中心組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座談會上作交流發言。
領導干部帶頭學習、帶頭宣講、帶頭落實,從三鋼的廠區到將樂縣高唐鎮??诖?、建寧縣均口鎮龍下村,省政協副主席、市委書記杜源生與干部群眾面對面宣講、交流。市幾套班子領導、各縣(市、區)主要領導和市直單位負責人第一時間深入到基層,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閩工作期間來明調研的46個點開展宣講活動,迅速將黨的理論傳達到基層。
走進位于列東街的新華書店,《習近平談治國理政》《擺脫貧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新時代面對面》等專著被擺在最顯眼的位置。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各級各部門積極學好用好理論學習讀本和輔導讀物,累計發行20余萬冊,在全省位居前列。
在各縣(市、區)成立業余講師團和鄉村講師團,發展一批鄉土宣講員,舉辦鄉土宣講員培訓會和基層理論宣講員宣講選拔賽,一大批扎根基層、熱愛宣講的基層理論宣講骨干在宣傳宣講新思想中發揮積極作用??偨Y推出宣講小分隊、百家小講壇、座談小院子、學習小園地、輔導小叢書等“五小”載體,市直單位和12個縣(市、區)共成立2000多支宣講小分隊,廣泛開展各種分眾化、對象化、互動式宣講,有力地推動黨的創新理論進企業、進農村、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軍營、進“兩新”組織、進網站。
圍繞《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市委宣傳部策劃推出理論宣講電視節目《學習啦》,邀請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先進典型和基層群眾代表作為嘉賓,把領導干部講政策、專家學者講理論、群眾代表講故事結合起來,每周推出一集,在三明廣播電視臺和各縣(市、區)微信公眾號上刊播。全市各級黨組織組織收聽收看,并參加網絡答題活動,目前有4萬多黨員干部群眾在線參與。
學理論更要用理論。聚焦聚力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發揮好社科規劃立項的引導作用,加強對新思想的研究闡釋。市委市政府每年確定一批重點課題,由市委市政府領導牽頭開展。全市宣傳文化系統開展“大調研”活動,組織實施40個綜合調研、專題調研和專項調研課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三明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等理論文章在《福建日報》《求是》雜志上刊登。
面向基層、接好地氣,隨著新思想的宣傳貫徹往深里走、往實里走、往心里走,黨的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并在三明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凝聚民心牢牢把握正確輿論導向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市委從嚴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不斷強化專題學習、強化專欄宣傳、強化專項考評,建立健全分析研判機制、會商聯動機制、提醒建議機制、督查通報機制,堅決抓好中央巡視反饋意見的整改,推動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落到基層、取得實效。妥善處置泰寧“5·8”泥石流自然災害輿情做法,被中宣部選入突發事件處置典型案例。
重大主題宣傳濃墨重彩,主流輿論引導力不斷擴大。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三明日報、三明廣播電視臺在重要版面、重要時段開辟“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新作為新篇章”等專題專版專欄,精心組織“砥礪奮進的五年”“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等重大主題宣傳,多角度講好三明故事,全方位唱響三明聲音。全市新聞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把更多鏡頭對準基層,更多版面留給基層,挖掘報道各行業基層干部群眾奮斗新時代的先進事跡,推出一批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鮮活作品。“網絡媒體走基層”系列主題采訪活動持續開展,涌現并表彰了一批網絡好新聞、網站好專欄、微信好文章和優秀新聞網站。
對外宣傳影響力進一步擴大。林博會已成為明臺交流的一張金字招牌,“6·18”“9·8”……每一場重要的經貿活動,都是三明對外展示的舞臺。我市宣傳部門積極作為,主動邀請中央、省級媒體乃至境外媒體來明開展主題采訪活動,一批反映我市林改、醫改、金改、審改及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稿件對外刊播。今年來,全市有1000多篇稿件被省級以上主流媒體采用,充分展示了三明開明清明文明的形象。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于加強和改進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部署要求,以三明日報、三明廣播電視臺、三明網“一報一臺一網”建設工程為龍頭,著力打造形態多樣、手段先進、競爭力強的新型主流媒體,進一步增強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新興媒體建設進一步加快,報網、臺網融合加速,三明廣播電視臺全媒體融合生產發布平臺建設完成,“一縣一新聞網站”全面建成,“聚焦三明”“福建微尤溪”等微信公眾號影響力在全省同行業中排名靠前。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穩步進行,目前,我市各縣(市、區)融媒體中心已全部掛牌。
強基固本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時下,走進三明,無論是漫步在城區的大街小巷、公園廣場,還是行走在農村的鄉間小道、田間院落,宣傳欄、文化墻、廣告牌、電子顯示屏、建筑工地圍擋上,張掛著一幅幅“圖說我們的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滿意在三明”為主題的公益廣告,讓人們在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時,也接受著正能量潛移默化的熏陶。
樹立價值標桿,引領道德風尚。“八閩楷模”黃秀泉、“最美退役軍人”林上斗、“全國學雷鋒活動示范點”白沙派出所等一批身邊先進典型被不斷發掘出來,通過先進典型的社會影響力和“傳幫帶”作用引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越來越多的群眾積極行動起來,把良好道德情操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使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落細落小落實。
作為中華民族的“根”和“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沃土。我市不斷打造特色品牌,積極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
實施紅色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六個一”工程,發布實施全省首部政府規章《三明市紅色文化遺址保護管理辦法》,舉辦全國首屆紅色文化高端論壇,《福建三明立法保護管理紅色文化遺址》入選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工作案例,編印《三明紅色文化教育讀本》大中小學版本,命名兩批24個中央紅軍村,實施26個紅色主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改版升級。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我市首部地方法規《三明市萬壽巖遺址保護條例》。實施閩學(朱子)文化品牌“五個一”工程建設,為閩學文化研究、交流搭建平臺。寧化、清流、明溪納入國家客家文化(閩西)生態保護實驗區。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持續深化。頒布全省首部政府規章《三明市市區文明行為促進辦法》。我市連續兩屆獲評全國文明城市,沙縣首次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泰寧、永安榮獲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鄉村振興不僅是經濟層面的振興,更是精神文化層面的振興,需要更好地發揮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助力作用。市委宣傳部印發《加強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意見》,以“理論講開來、節目演好來、廣播響起來、電影送準來、故事說好來、陋習移出去”等“五來一去”為抓手,持續推進鄉風文明和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全社會城鄉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
戮力同心之下,三明載譽無數,也成了名副其實的“好人城”,7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及提名獎,87人榮登“中國好人榜”,113人榮登“福建好人榜”,68人被評為省、市基層“最美人物”,79個集體(個人)榮獲省、市學雷鋒示范崗和崗位學雷鋒標兵榮譽……這些都是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佳印證。
文化惠民讓群眾共享文化成果
江濱廣場上歌聲激蕩、舞步飛揚;圖書館內,求知若渴的身影比比皆是;農家書屋里,濃濃書香飄溢農家……一股股濃濃的文化馨香正蕩漾在三明城鄉大地。
深入開展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活動,堅持年年舉辦群眾廣場文化活動和流動舞臺車下鄉巡演活動,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百場演出、百場展覽、百場講座”工程,建立“半臺戲”公共文化服務配送平臺,深入開展各種送文化活動,讓基層群眾在家門口享受到更加豐富、優質的文化服務。
全市各地實施了一批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非遺展館等文化設施提檔升級工程,有12個公共圖書館、13個文化館(藝術館)全部達到部頒二級以上標準,市、縣、鄉、村四級基本建成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2016年10月,三明市成功獲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實現廣覆蓋、高效能,為構建東部山區基本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供制度示范實踐樣本。
文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深化。制定和落實《三明市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實施方案》《三明市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專項工作小組重點改革任務實施規劃(2015-2020年)》,深化國有文化企業和新聞媒體單位改革。“六聯六創”公共文化服務機制被列入全省全面深化改革第一批復制推廣典型經驗。
文化產業加快發展。落實文化發展“一縣一品牌、一縣一園區、一縣一實體”工作要求,全市累計推動實施169個文化產業重點項目,文化和旅游、創意設計融合發展,文創賽事異彩紛呈,三明萬壽巖遺址公園、尤溪朱子文化城入選“福建文化產業十大重點項目”,泰寧丹霞文化產業園入選全省文化產業重點園區,11家企業入選省級文化產業示范基地。
文藝創作精品迭出。發揮三明文藝集群影響力和14個省級特色文藝示范基地作用,推動文藝精品創作,一大批文學、影視、美術、舞蹈、攝影等作品在全國展賽中獲獎。
市委加強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領導,全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堅持黨管宣傳、黨管意識形態,認真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開展“講評一批好黨課、選樹一批好人物、講述一批好故事、創作一批好作品、建設一批好陣地、總結一批好經驗”為內容的“創建六個好、服務新三明”主題黨建活動,深化“走轉改”活動和“基層工作加強年”活動,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不斷強起來。
擊鼓催征穩馭舟。對外講好三明故事、三明聲音得到廣泛傳播,三明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升;對內凝聚力量,主流思想輿論做大做強,凝聚起高質量發展實現趕超的磅礴力量,不斷地激發和釋放著建設新三明、再上新臺階的生機活力。(記者 曾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