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在省道306線富興堡高架橋下的三元區環衛專用停車場,隨著新添置的40輛農村垃圾收集轉運車先后奔赴各自工作崗位,標志著三元區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系統項目全面竣工正式啟用,并且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體系建設。
三元區農村生活垃圾收轉運系統項目于2016年初啟動,主要采取“村收集、鎮轉運、區處理”模式,根據全區各建制村、農場的地理位置及農村公路網分布,農村生活垃圾的轉運作業以各壓縮式垃圾中轉站為核心,以垃圾焚燒發電廠為目的地,將全區農村生活垃圾轉運作業劃分為6大作業片區和5條單獨作業轉運路線。項目先后共投資2019萬元,新建或改建農村垃圾壓縮中轉站7座、農村簡易垃圾中轉站40座,購置環衛專用車輛15輛、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車40輛及垃圾桶、垂直壓縮設備等。今年3月份,項目投入試運行,共收集處理農村生活垃圾約3000噸,達到了省、市對農村生活垃圾“日產日清”的要求。目前,全區51個建制村的生活垃圾收集率達90%以上,改變了以往農村生活垃圾往河道、山溝傾倒、堆放的現象,減少了農村生活垃圾二次污染,有力有效推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三元區對環衛工作進行積極有益的探索和實踐,進一步美化市容環境,推進“宜居三元”建設。近五年來,全區共投入5000多萬元改善環衛基礎設施、增加環衛設備等,陸續實現了生活垃圾機械化收運、主干道機械化清掃,環衛管理精細化、信息化,城鄉生活垃圾收轉運一體化等管理模式,全面破解了三元環衛的瓶頸。為解決環衛車輛停車難問題,2017年在富興堡高架橋下專門騰出7600多平方米地塊,建成了目前全市規模最大、環衛專用功能最齊全的環衛專用停車場,具備停放至少100輛環衛專用車輛能力,平時除少數在農村一線作業的車輛外,絕大多數車輛都已做到集中管理調度、按時發車入庫、統一維修保障,是全市機械化作業程度最高的環衛單位,已率先實現了環衛作業機械化和城鄉一體化的“十三五”目標。(三明日報三元記者站 楊開長 黃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