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蘇莉通訊員張春妹
[名醫訪談]
肖鵬,男,副主任醫師。畢業于福建醫學院臨床醫學系。現任市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福建皮膚性病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福建激光分會委員、中華醫學會三明皮膚性病分會副主委。是福建省首批具有皮膚美容診治資質醫師。曾在上海瑞金醫院皮膚科進修學習。從事皮膚性病科臨床、教學20多年,有十余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
[閱讀提示]
近日,兩歲的陽陽(化名)開始發燒、瞌睡、咳嗽,家人以為是感冒著涼,只要吃些感冒藥就會好轉,沒想到幾天后全身長滿了紅疹。家人帶他去檢查,才發現導致他發燒、咳嗽的原因并非一般的感冒,而是病毒感染性皮膚過敏。
春季,人們的戶外活動逐漸多了起來,市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肖鵬說,皮膚過敏不是小事,千萬別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
警惕四類春季皮膚過敏
所謂皮膚過敏,醫學上叫皮膚變態反應,是人體對于外界物質不能耐受或反應性增強的疾病,發生的基礎包括免疫失衡、環境因素、遺傳因素等。引起春季皮膚過敏的原因,首先是換季時空氣相對干燥、皮膚屏障受損;其次是空氣中的細菌孢子、花粉、動物皮屑等致敏物質會大量繁殖傳播,過敏體質的人一旦接觸吸入,便引起過敏反應。
市第二醫院皮膚科主任肖鵬介紹:“春天常見皮膚過敏類型一般可分為四大類。第一類是紅斑鱗屑類疾病,如玫瑰糠疹,主要是由病毒感染或感冒引起;第二類是光敏性疾病,即正常皮膚曝曬后產生的一種急性炎癥反應,表現為紅斑、水腫、灼熱、色素沉著等;第三類是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蕁麻疹,臨床表現為皮膚紅斑和風團,累及消化道時可出現惡心、嘔吐、腹痛和腹瀉等,病癥可反復發作,還有蟲咬皮炎,踏青時接觸花花草草,容易被節肢動物叮咬;第四類是病毒感染疾病,春季較常見的有水痘、風疹等。”
“對于這些特殊的過敏,都會不同程度地對我們的皮膚以及心理造成傷害。最近,變態反應性和病毒感染性皮膚過敏比較多,如蕁麻疹,一旦發生,皮膚上會起風團、紅斑,伴有劇烈瘙癢,也常伴有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胃腸道癥狀,還可引發呼吸困難伴有心慌、胸悶的感覺。對這些癥狀,大家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及時就診。”肖鵬說道。
尋找身邊的過敏源
然而,對于經常過敏或具有過敏性體質的人而言,最主要的就是找出過敏源,從而盡早做好有效措施和及時治療。
肖鵬告訴記者:“生活中常見的過敏源有三種。一種是吸入式,如花粉、塵螨、汽車尾氣等,通過呼吸道吸入體內;一種是接觸式,如紫外線、化妝品香料等;一種是攝入式,如一些易致敏水果、海鮮等。此外,很多藥物通過各種途徑進入人體后也會引起皮膚、黏膜反應。”
“如果面部過敏癥狀比較輕微,可在家自行冷藏一些干凈小毛巾,對皮膚進行冷濕敷,可鎮定皮膚、減輕炎癥。若情況較嚴重,就應及時到醫院皮膚變態反應門診就診。”肖鵬建議,“必要時進行相關的理化檢查,如查血、斑貼試驗、皮內試驗等,過敏源檢測結果出來后,醫生會指導患者如何避免接觸相應過敏源,給予消炎和抗過敏藥物治療以及如激光照射治療等輔助治療,加快疾病痊愈。切忌盲目用藥,使病情加重。”
肖鵬提醒,春天陽光明媚,適當曬太陽有益健康,但如果日曬過久,頸面部、手臂、肩背等外露皮膚易引發日光性皮炎,日曬過多還可引發皮膚皺紋及老化,加重雀斑、黃褐斑的發生。如果機體正處于過敏狀態,應避免大量食用光敏性食物,如泥螺、灰菜、紫云英、雪菜、萵苣、茴香等。
春季皮膚護理不可忽略
那么,針對春季的日常護膚工作如何進行呢?肖鵬強調:“敏感肌膚一到春天,干燥、缺水幾乎是常態,應選擇適合自己膚肌的化妝品,如溫和、清潔型產品,不含酒精成分的化妝水和起滋潤作用的面霜,讓肌膚始終保持水分飽滿的健康狀態。”
春天預防皮膚過敏,都有哪些措施呢?在查清自己的過敏源后盡量遠離,避免接觸,切勿在花粉高峰期長時間停留室外,要外出或戶外鍛煉時,盡量選擇花粉指數低的清晨、夜晚、雨后或戴口罩。同時,做好防曬工作,使用敏感肌膚專用防曬霜或衣帽遮蓋,不要讓肌膚長期曝曬。
此外,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室內通風,定期清洗被褥、枕套、地毯等,防止細菌、螨蟲滋生。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生果蔬菜,保持心情愉快,保證充足的睡眠,多運動以增進血液循環,增強皮膚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