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間工人將半成品竹簾擺放在生產線上
5月27日,在福建和其昌竹業股份有限公司生產車間門前,工人們把剛生產出來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裝滿了兩大卡車。這批近100立方米的貨,是公司通過三片鋸機技術改造后的新產品,將銷往廣東省東莞市。
在目前經濟下行壓力下,國內很多企業都遭遇了發展低迷期,但和其昌公司依舊堅挺。僅去年,公司就實現產值4.3億元,上繳稅收1181.28萬元,利稅3714.28萬元。原因何在?公司董事長俞先祿說:“大力加強科技創新,并以此占據市場份額,是公司能逆勢發展,實現規模、品牌知名度、產值、產量、市場占有率均在全國同行業中排名第一的奧秘。”
俞先祿的話,可以從公司8年發展歷程中得到驗證。深入分析,這一切都貫穿著公司唱響“變中求進”主旋律,以追求卓越的信念和永不止步的沖勁,致力創新發展的精神本質。不久前,公司還榮獲“三明市首屆十佳創新型企業”稱號。
改變舊工藝,減少材料損耗
“只有創新,才能給企業的發展注入活力。”和其昌公司研發部經理鄭忠福說,創新包括很多方面,有制度管理上的,也有技術改造上的。近年來,作為一家民營的生產制造型企業,和其昌公司將創新的著力點,最先選定在改變舊工藝上,因為它可以減少材料的損耗,給企業帶來立竿見影的經濟效益。
據鄭忠福介紹,生產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需要先把毛竹加工成竹簾,將毛竹進行切割剖片是必不可少的工序。成竹是內空的圓柱體,以前,公司采用弦向切割的方式,即沿著與成竹外表面切線相平行的方向切割毛竹,并去除竹青(竹外表皮)、竹黃(竹內表皮),只取竹肉(兩表皮中間部位)編制竹簾。這樣操作的話,一根毛竹的竹青和竹黃就被白白損耗了。
竹青、竹黃,一定要去掉嗎?2014年,公司研發團隊圍繞這個課題進行研究,提出了改變舊工藝的思路。在進行了多次試驗后,他們發現,只要處理得當,竹青、竹黃也是可以利用的。那么,怎么利用呢?當年11月,公司研發團隊提出了徑向切割的方式,即沿著毛竹內部直徑的方向切割毛竹,這樣就可以把竹青、竹黃都保留了下來。
隨著毛竹切割方式的改變,公司研發團隊又調整了相應的工藝參數,使通過新方式剖出的竹片,符合制造集裝箱底板的用材要求。鄭忠福說:“若以公司目前每天消耗竹簾三四十噸計算,減少的材料損耗可以給企業帶來相當可觀的經濟效益。”這一工藝革新,不僅使毛竹的利用率提高了20%,還引發了當地竹材加工的技術變革,讓經營竹材半成品加工的供應企業,可以根據市場行情,有選擇性地組織生產,提升了加工行業的整體市場適應度。
拓展原材料,降低生產成本
改變舊工藝,只是和其昌公司技術創新的一個側面。去年8月,公司還拓展了新的原材料,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以前,和其昌公司生產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需要使用從非洲進口的克隆木作為原材料。這種木材的特點是硬度足、彈性好、強度高,各方面性能雖符合生產的要求,但生長周期長,價格比較貴。一直以來,公司都在尋找它的替代材料。直到去年,有一些研發人員提出,可以用桉樹作試驗,如果通過制造工藝的調整和組坯結構的改變,能讓加工后的桉樹具備克隆木的重要特性,就可成功替代。
最終,這項試驗取得了成功。原本彈性差、強度低、密度小的南方速生林桉樹,經和其昌公司加工后,完全符合制造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的用材要求。那么,這項原材料的拓展,究竟降低了多少生產成本呢?
公司的財務經理范國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進口1立方米非洲克隆木,算上采購價、關稅、運費,并制作成單板后的總成本大約要2000元;而1立方米的桉樹,從采購到制作成單板后的成本只要1200元左右,即使考慮到市場價格上漲的因素,至今也沒有超過1500元。很明顯,使用桉樹替代克隆木作原材料,1立方米可以節省500元至800元。要是以目前年產10萬立方米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需要消耗木原料35000立方米計算,公司降低的生產成本就在1750萬元至2800萬元。
目前,公司主要在永安、南平、漳州等地采購桉樹原材料,偶爾也從廣西、廣東等外省調貨,與以前完全進口相比,不僅方便快捷還便宜。公司憑借這項創新,還獲得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而對于本行業和相關行業來說,更是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注重新發明,提升產品質量
不論是減少材料損耗,還是降低生產成本,都需要技術創新來支撐。近兩年,和其昌公司更加注重新發明,并通過成果轉化,實現產品質量的提升。
去年3月,公司研發團隊研究發明了新干燥窯,用于干燥編制好的竹簾,不僅降低了能耗,還提升了產品質量。據公司生產車間流水線上的工人介紹,公司原先是利用網袋式干燥機干燥竹簾,這種方式要求溫度必須高達90攝氏度;現在采用新干燥窯,只需在40攝氏度的溫度下,將竹簾懸掛在干燥窯流水線上就可以完成。
公司研發部經理鄭忠福還從更專業的角度,解釋了新干燥窯的功效。新干燥窯充分借助氣流的熱循環方式,實現了“連續運行”和“一次性干燥”,不僅使能耗下降達45%以上,還使生產效率提高了20%以上。此外,因為它通透性好,可以使干燥后的竹簾含水率均勻,更加確保了穩定的干燥效果,進而提升了產品質量。
新干燥窯的發明,使公司獲得了國家發明專利。與新干燥窯相比,更讓鄭忠福感到滿意的是,公司今年2月改造完成的“三片鋸機自動生產流水線”。在技術改造之前,需要兩名工人將板材抬上兩片鋸機平臺上進行切割,現在只要一名叉車師傅,用叉車將板材輸送到液壓升降臺上,就可以使用三片鋸機自動完成切割。更重要的是,三片鋸機的耗電量還小于兩片鋸機。這樣一來,不僅降了電耗,省了人工,還提高了勞動生產率。目前,這項發明也正在著手申報國家發明專利。
有了技術創新作支撐,和其昌公司制造的產品,不僅質量好,而且更能迎合市場需求,甚至引領市場需求。眼下,公司正研制承重量為8噸至10噸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其中,重量為8噸的竹木復合集裝箱底板,已通過實驗室試驗成功,預計6月底前可以完成中試,8月可投入生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以“食”為媒 沙縣小吃亮相國家部委2025-04-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