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柜里的“天價”珠寶搬上網點后價格便宜了不少,你是不是也會激動得買買買?是真的物美價廉,還是暗藏玄機?福建省消費者委員會今日發布消費提醒:網購珠寶有風險,有鑒定證書也不一定是真的。
在網絡上看到“專業”賣二手正品卡地亞手鐲,價格比專柜價低了不少,福建省三明市消費者陳女士果斷下了單,不久就收到了賣家寄來的三只手鐲。不過,拆件后,陳女士感覺這些都不是正品,于是將兩支玫瑰色手鐲的號碼分別輸入卡地亞官方網站查詢,結果顯示均為戒指;白色那只手鐲顯示結果是無記錄。經檢測單位檢驗,花了7萬多元購買的白色那只手鐲實為合金(不含金)群鑲合成立方氧化鋯手鐲,價值僅百元。三只手鐲,陳女士共花費12萬元。發現不是正品后,陳女士立刻通知該賣家客服,并通過快遞將三件手鐲寄出退貨,快件到達沈陽后,快遞員通知陳女士賣家拒收。陳女士陷進了維權難的境地。
福建省珠寶玉石協會專家指出,網絡銷售的珠寶玉石、電話推銷的貴金屬收藏品,實屬一般的工藝品,這些工藝品也有“鑒定證書”,有些證書是真的,有些證書是假的,但無論是真是假,都沒有實際意義,都不能說明這類珠寶玉石工藝品的真實價格,切記貴重珠寶玉石一般不會在網絡上銷售。根據福建寶協檢測機構從消費者送檢的情況看,絕大部分貴金屬收藏品,經過檢測,不含貴金屬(金銀或白金)。
為此,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和省珠寶玉石協會提醒廣大消費者:網購珠寶雖然便宜,但假貨較多,消費者難以鑒別,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維權難度較大。
消費者網購珠寶時,不要過于信賴網店展示的珠寶玉石圖片(有可能是經過PS處理的),不要在不具名的小網站購物,更不要輕易相信、購買網上價比市場價低得離譜的珠寶商品。在任何平臺購買,消費者都應向商家索要相對應的產品證書,在收到貨物之后可以根據證書上的編號,查詢真偽,收到假貨及時向網店反饋。即使是大的品牌網站也不要直接匯款,盡量選擇貨到驗收后再付款的交易流程,并索要發票或有效的購物憑證,發票盡量使用中文標注珠寶的名稱、級別以及是否經過人工處理等。(劉豐 通訊員 余小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