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義烏當地媒體報道:義烏發布倡議居民保持10天以上存糧。
報道稱:“民以食為天,食以糧為先。”為增強全社會應急能力,提升城鄉居民儲糧水平,構建政府引導、企業為主、家庭參與的社會化儲糧方式,日前,市糧食安全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向全體市民發出社會化儲糧倡議。
倡議書提出,家庭儲糧,有備無患。城鄉居民按家庭日均口糧消耗量計算,應保持10天以上存糧。社會儲糧,全民參與。全市黨政機關、人民團體、企事業單位、學校、廣大市民和糧食企業都要做“社會儲糧”的積極參與者。糧食企業嚴格執行糧食必要庫存量制度。各部門、各單位食堂儲糧應保持不少于上年度15天日均消耗量庫存。愛糧節糧,科學儲糧。堅持豐產不忘節約,消費不要浪費,科學做好糧食儲備。伙食單位和家庭存放大米等糧食應注意通風防潮、干燥衛生,避免高溫、陽光直射,建議以真空包裝、低溫冷藏等延長保存期限。糧食企業要積極應用推廣綠色儲糧先進技術裝備,減少糧食在收購、儲藏、運輸、加工、銷售等環節的損失和浪費。
倡議書呼吁,進一步增強防患意識、責任意識,人人承擔起社會儲糧的責任和義務,共同捍衛糧食安全的神圣責任。
正常儲糧政策,多地都有倡導
記者梳理發現,浙江杭州市錢塘新區報2022年2月24報道:我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糧食市場供應充足,但是對糧食安全還是要始終保持危機意識。因此錢塘區發出倡議:開展社會化儲糧,人人參與,利國利民!
另外,2022年11月18日,海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海寧市推進社會化儲糧工作辦法(試行)》的通知顯示:機關企事業單位應保證儲存能維持15日以上的口糧,可通過買斷貨源或支付定金等形式落實到供貨單位代儲。應不斷完善自身食堂儲糧設施條件,建立配套儲糧管理制度,落實“專倉、專人、專賬”,做好儲糧安全管理,鼓勵廣大城鄉居民家庭通過多種途徑保持15天以上儲糧。
還有浙江麗水遂昌縣、臺州仙居縣等地,也都發出過類似通知和倡議。
官方回應:只是倡導,不必過度解讀
義烏上述倡議發出后,一些網友表示不解。
12月4日下午,記者為此聯系上義務市商務局,工作人員證實,該局有糧食與儲備物資科,前兩天確實發布了鼓勵居民存糧的消息,這是正常的糧食儲備政策和工作,只是倡導,大家不必過度解讀。
記者查閱《浙江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發現,第一條就是為了保障糧食安全,確保糧食有效供給,規范糧食流通秩序,促進糧食產業發展,維護社會穩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國務院《糧食流通管理條例》和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大中型企業等單位食堂,應當儲存能維持十五日以上的口糧。鼓勵居民家庭平時根據需求儲存一定數量的口糧。
記者查詢發現,《浙江省糧食安全保障條例》中所稱糧食,是指谷物(稻谷、小麥、玉米和其他谷物)及其成品糧、豆類、薯類。第二三條規定:國家機關、學校、醫院、大中型企業等單位食堂,應當儲存能維持十五日以上的口糧。鼓勵居民家庭平時根據需求儲存一定數量的口糧。
什么是社會化儲糧?
什么是社會化儲糧,有什么重要意義?對于網友關心的這個話題,浙江麗水市蓮都區糧食安全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在2022年11月11日發布的文件中給出了答案。
文件表示,糧食儲備是糧食安全保障的重要物質基礎,其中政府儲備是糧食安全保障的“壓艙石”,社會化儲糧是糧食安全保障的“第一道防線”。
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要加強宣傳引導,提供技術服務,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社會各方力量,增強社會主體儲糧意愿,建立政府、社會、家庭儲糧共擔新機制。
加強宣傳教育和輿論引導,增強社會化儲糧意識。各地要加大有關糧食安全、社會化儲糧和節糧減損輿論宣傳力度,利用世界糧食日、糧食安全宣傳周、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等,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動社會化儲糧進社區、進農村、進學校、進食堂。同時,要注意宣傳教育的方法方式,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心理恐慌。要增強廣大群眾的儲糧意識、憂患意識、應急意識、備荒意識,深化社會多元主體依法儲糧、科學儲糧、適度儲糧的理念,讓全社會共同承擔起社會化儲糧的責任和義務。
綜合內蒙古晨報、義烏商報、極目新聞、錢塘新區報以及政府官網等報道
來源:新聞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