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消息
武漢大學人民醫院1月24日發布新冠肺炎患者識別“升級版” 《高度重視非呼吸系統的首發癥狀——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nCOV)患者的識別與防護》,提醒醫護人員及公眾,高度警惕以非呼吸系統癥狀為首發癥狀的隱形傳染源,發熱咳嗽并非新型肺炎的唯一首發癥狀。權威部門之前指出,新冠肺炎的臨床表現以發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表現。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等多學科在診治新型肺炎過程中,迄今已發現多個“不典型”病例。 研究組提醒, 公眾來要意識到“早預防、早發現、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是防治新冠肺炎的關鍵。日常要進一步提高防護意識,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特別強調減少家庭聚會;勤洗手洗臉,對于手機、公共電腦鍵盤要注意定時定期消毒;學會正確的咳嗽和打噴嚏方式,嚴禁隨地吐痰;對于使用過的口罩不要隨意亂扔,放入垃圾袋封口處理。(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蔓、通訊員杜巍巍、任藝萱)
1月22日消息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2日晚發布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二版)》。《方案》提到,基于目前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認識,疾病的潛伏期最長約為14天,病例存在人傳人情況,潛伏期可能無傳染性。
《方案》還提出疑似病例、確診病例、聚集性病例的定義。
根據《方案》,有以下三項臨床表現,并具有任何一項流行病學史的患者為疑似病例。臨床表現包括:發熱;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征;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蚪档?,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流行病學史包括:發病前14天內有武漢市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接觸過來自武漢的發熱伴有呼吸道癥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確診病例有流行病學關聯。
疑似病例具備以下病原學證據之一者,為確診病例: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而疑似聚集性病例是指14天內在小范圍(如一個家庭、一個工地、一個單位等)發現1例確診病例,并同時發現1例及以上發熱呼吸道感染病例。在上述情形下,發現2例及以上確診病例,且病例間可能存在因密切接觸導致的人際傳播的可能性或因共同暴露而感染的可能性,判定為聚集性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