泔水池救人受傷,六次“挖肉刮骨”
傷口感染險截肢,再也無緣體育運動
飯店員工不慎跌入后廚的泔水池,大聲呼救。剛剛與家人吃完晚飯的返鄉探親現役軍人袁鹍聞聲后迅速趕到后廚救人。過程中,袁鹍將人拉出來的瞬間,自己卻不慎跌入泔水池,并劃傷腿部。傷口被細菌感染,面臨截肢風險,一個多月的時間內,他做了大小手術7次,挖肉刮骨,最終保住了左腿。
后廚傳來呼救聲
救人時不慎落水
10月15日,已經出院回家的袁鹍再次來到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復查換藥。“情況很樂觀,讓我多吃精肉。”袁鹍笑著說,醫生說他體質比較好,復查結果不錯,可以回家好好靜養恢復。
救人時落入泔水池被割傷,腿部感染險被截肢,經歷了大小7次手術才保住左腿,很難想象現在一直笑呵呵的袁鹍當時經歷過怎樣的痛苦。
8月22日晚,袁鹍與家人在濟寧紅星路附近一飯店吃團圓飯。“計劃吃完飯第二天就回洛陽的部隊了。”袁鹍說。飯后,父母妻子都先出門了,他去了衛生間,就在這時,他聽見了后廚傳來的呼救聲。
順著聲音走進昏暗的飯店后廚,袁鹍發現一名男子跌落進了泔水池中,浮浮沉沉正在掙扎。由于當時飯店員工大都已經下班,后廚空無一人。袁鹍見狀迅速跑到池邊,伸手救援。
由于落水男子滿身油污,又黏又滑,幾經嘗試,袁鹍才算抓牢對方的手腕。眼看著男子已經爬出泔水池,袁鹍卻被拽得突然一下失去重心,掉進池中。
“池子很深,腳根本碰不到底,而且像沼澤一樣,越動陷得越深。”袁鹍說,他掉進去時整個頭都進去了,里面全是食物殘渣、廚余垃圾等各種油污的東西,氣味刺鼻,呼吸困難,為了不被污物倒灌嗆溺,他閉緊了嘴,死命扒住池邊。隨后,被救男子喊來了飯店的其他員工,合力將他拉了出來。
“兄弟,你腿上全是血!”此時,袁鹍才感到自己的左腿有些疼痛,低頭一看,發現腿上鮮血直流。隨后袁鹍被送到醫院接受治療。
傷口感染險截肢
挖肉刮骨清創口
經檢查,袁鹍才知道自己的傷勢:5cm×15cm皮膚傷口、左腳5根肌腱斷裂4根半。然而讓醫生頭疼的還不止這些,由于泔水池內細菌多到難以想象,傷口感染這一關口是最難跨越的。
第二天,袁鹍開始出現傷口流膿、發燒等癥狀,傷口還是感染了。而治療感染,不僅需打開傷口進行清創手術,還要將傷口周圍健康的組織一同挖掉,已經縫合的肌腱將有再次斷裂的風險。而且清創不能注射麻藥,需要患者靠感受疼痛來幫助醫生進行清理,以免傷及周邊健康的神經組織。
“清創時他在手術室內疼得大叫,我們在樓道里都聽見了。”袁鹍的母親心疼地說。
“第一次清創結束后,醫生說情況不太樂觀。”袁鹍說,住院第三天,醫生對他說,由于傷勢嚴重,他的左腿有可能保不住,有截肢的風險。“當時確實是有點害怕了。”
在隨后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袁鹍共經歷了6次清創手術,“整個左腿腳腕上部,挖出來一個洞,肉全都沒有了,一眼就能看到白色的骨頭。”袁鹍說。
6次清創后,在國慶節期間,袁鹍迎來了第7次植皮手術。植皮時,醫生在他左腿上部取了一塊皮,放在左腿的傷口處,手術非常順利,術后沒多久,袁鹍便出院回家靜養。
獲授見義勇為模范
再遇到還會伸援手
被袁鹍救起的男子叫張慶波,得知救命恩人住院,他前后三次到醫院探望了袁鹍。“來了三次,每次都要鞠躬致謝。”袁鹍說,張慶波一直想拿出些錢來感謝自己,但幾次都被他婉言拒絕,他覺得,這算不上什么大事。
“當時我正在清理泔水池,但由于洞口油污太多,不慎滑倒掉了進去。”張慶波說,里邊又黏又滑,根本沒法使勁,爬不上來他就大聲呼救,可當時已經很晚了,后廚一個人也沒有,要不是袁鹍發現他,后果確實不堪設想。“我們全家都非常感激他。”
而得知袁鹍見義勇為的事件后,濟寧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的工作人員也第一時間趕到醫院,送上慰問并提供一些幫助,濟寧市政法委還授予袁鹍“濟寧市見義勇為模范”榮譽稱號。
袁鹍是火箭軍某部的專業技術干部,已經從軍23年的他,擔任過火箭軍某基地某作戰單位某型號導彈助理工程師,并牽頭完成了該基地某陣地軌道轉盤改建工程,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生活中的他因心細、為人熱情,被戰友們視為“暖男”。
經歷7次手術后,袁鹍的腿保住了,但是他再也無緣體育運動,這對他來說還是有點遺憾。“這其實不是什么大事,當兵救人這是很正常的。”袁鹍說,對于救人,他沒有什么后悔的,這就像本能反應,如果再遇見類似的情況,他還是會選擇第一時間救人,“傷痛總是能慢慢恢復的,大不了就是重新學一次走路。”
文/片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李巖松
通訊員 戈成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