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7月24日),新京報記者從河南郟縣政府相關部門了解到,7月22日在該縣黃道鎮中心校參加支教活動的師生出現嘔吐、頭暈、頭疼等癥狀,當天74人被送醫檢查治療,后續又有學生出現不適癥狀。目前,郟縣衛健委等部門介入調查。
7月22日,郟縣縣委宣傳部通報稱,22日16時10分,郟縣縣委辦公室接縣衛健委電話報告,黃道鎮中心校有學生出現嘔吐、頭疼、頭暈癥狀。74人被送醫檢查治療。發生嘔吐的人員均為沈陽工程學院到該校參加義務支教活動的師生。
今日(7月24日),去年暑期曾在該校支教的寧姓學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經她向支教帶隊的孫老師了解,在黃道鎮中心校義務支教的同學共有24名,其中21名同學出現嘔吐現象。學校食堂工作人員的解釋是,因為換了做飯的設備導致學生們出現嘔吐等癥狀。
寧姓學生稱,參加支教的均是沈陽工程學院的學生,支教均是自愿報名參加。去年暑期在該校支教期間,吃、住均在學校,她覺得學校食堂做的飯挺好吃。
共青團沈陽工程學院委員會微信公眾號顯示,該校筑夢灣大學生支教團30人于7月13日分別到遼寧法庫縣、河南郟縣支教,其中24人在郟縣黃道鎮支教,支教內容涵蓋小學、初中的課程。
今日(7月24日)下午,新京報記者撥打沈陽工程學院多個部門的辦公電話,但均無人接聽。河南郟縣黃道鄉政府辦公室工作人員稱,截至目前,師生的健康情況均已穩定,已陸續有幾十人出院回家,暫未恢復暑期支教活動。
隨后,郟縣宣傳部新聞科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新京報記者,7月22日發布通告后,后續又有學生出現不適癥狀,目前師生身體情況均已穩定,嘔吐、頭暈的原因暫不清楚。對于記者提出“是否因食堂做飯的設備導致”的疑問,對方稱,有待核實,有進展將及時回復。截至記者發稿時,未獲回復。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實習生 吳雨晴 路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