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22日電 在2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水利部副部長魏山忠表示,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在正常來水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年均壓采地下水25-26億立方米,現狀超采量壓減率70%左右,讓2/3的地區做到采補平衡,特別是超采區城鎮,力爭做到全部實現采補平衡。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超采虧空水量逐步填補。
有記者提問,水利部聯合有關部委印發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想詳細了解一下你們的設計思路和實施路線圖?
魏山忠指出,中國是缺水國家,人均占有的水資源量在世界排位靠后,時空分布不均,南多北少。華北地區是我們國家缺水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特別是京津冀地區,是我們國家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的核心區域。華北地區人口1.68億,但是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只有全國的4%。尤其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這個地區的用水量大大超過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地下水開采量由每年200億立方米左右增加到2017年的363億立方米。大量開采地下水,造成了地表水衰減,每年華北地區超采55億立方米左右,其中京津冀地區超采34.7億立方米。我們估算,目前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累計虧空1800億立方米左右,超采的面積達到了18萬平方公里,有些地方的地下水位已經嚴重下降,有的已經取了深層的存壓水、高氟水,對人的健康產生了影響,對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
魏山忠表示,超采地下水導致了河湖水面的萎縮,甚至干涸。在華北地區的一些地方,經常能看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地面沉降、海水入侵這樣的生態環境問題非常突出。這樣的狀況對我們國家水安全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威脅。習近平總書記講,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是民族發展之危。世界上很多文明的消失,都跟水密切相關。所以,如果我們再任其發展下去,對華北地區造成的危害將是不可逆轉的,甚至可能是災難性的。
魏山忠稱,解決華北地下水超采問題,關乎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系到京津冀協同發展,也關系到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水利部聯合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制定了《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方案》。整個華北地區累計到現在虧空量很大,修復是個長期的過程,需要久久為功。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這次綜合治理的重點確定為京津冀地區,包括兩市一省地下水超采的區域,大概涉及到11個地級市、149個縣區,治理面積約8.7萬平方公里。
魏山忠表示,行動方案的目標是,到2022年,京津冀地區在正常來水的情況下,能夠做到年均壓采地下水25-26億立方米,現狀超采量壓減率70%左右,讓2/3的地區做到采補平衡,特別是超采區城鎮,力爭做到全部實現采補平衡。到2035年,全面實現地下水采補平衡,超采虧空水量逐步填補。當然,這是一個很長的過程。海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強度,由現在的106%降到75%左右,其中地表水開發利用率大概是按50%左右控制。
魏山忠提到,這個目標怎么來實現,治理措施基本上可以概括為四個字,“一減、一增”。“一減”,就是減少用水量,主要是兩個措施:一是節水,盡管華北地區在我國的水資源利用效率、節水水平相對是較高的,但是還有潛力,所以要挖潛;二是調整結構,通過工業限制高耗水,包括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來減少用水。“一增”,就是增加水量,包括南水北調調來的水,包括周邊外來的調水,還有當地非常規水的利用。這兩年,我們做了一些嘗試,比如利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對華北地區進行地下水補水。通過“一減、一增”,實現前面提到的治理目標。
魏山忠表示,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和方向,堅持定力,久久為功,一定能夠順利實現治理目標。未來2022年、2035年,華北地區水資源狀況一定會得到極大地改善。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