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我國降水總體偏多,臺風登陸頻繁、影響范圍廣,長江、黃河等江河發生編號洪水,一些江河發生特大洪水或超歷史洪水,部分地區洪澇災害嚴重,東北、華北、江南等地局部出現旱情。國家防總、水利部,各流域防總和地方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按照“兩個堅持、三個轉變”要求,在機構改革的關鍵時期,堅持“思想不亂、工作不斷、隊伍不散、干勁不減”,精心組織、科學應對,廣大軍民團結奮戰、合力抗災,全年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低,取得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勝利。
日前,中國水利雜志專訪了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司長田以堂。
1
中國水利:2018年是水利部承擔國家防總職責的最后一個完整防汛年,越是關鍵時期越體現責任擔當。請您介紹一下2018年汛情旱情特點、防御措施與總體成效。
田以堂:2018年汛情旱情災情主要有四個特點。一是降雨總體北多南少,局地雨量強。西北中部東部、西南北部、東北中部及新疆西部等地累積降雨量較常年多3~7成,四川、甘肅、青海、寧夏累積降雨量列歷史同期第1~2位,河北、黑龍江、北京7月份累積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多3成到1.2倍。二是江河洪水多發重發,超警河流多。長江7月發生2次編號洪水,三峽水庫出現53000m3/s和60000m3/s的入庫洪峰,嘉陵江上游、涪江上游、沱江上游發生特大洪水。黃河7月和9月發生3次編號洪水,上游來水較常年偏多近7成。全國共454條河流發生超警以上洪水,其中72條發生超保洪水,24條發生超歷史洪水。三是臺風生成登陸多,影響范圍廣。共生成29個臺風,10個登陸我國,較常年分別多3.5個和2.8個。8月份生成9個臺風,列1967年以來第1位;登陸4個,列1998年以來第1位。臺風“艾云尼”“貝碧嘉”均在廣東和海南登陸3次;“安比”“云雀”和“溫比亞”26天內接連登陸上海,為1949年以來首次;“安比” “摩羯”和“溫比亞”登陸后均北上,給華東、華北、東北等地帶來強降雨。四是旱情階段性特征明顯,局地受旱嚴重。春季至夏初北方冬麥區和東北部分地區持續少雨,旱情發展迅速,全國耕地受旱面積一度達7720萬畝(1畝=1/15hm2,下同)。入夏后東北、江南、西南等地部分地區發生夏伏旱,遼寧、內蒙古、湖南、江西、湖北等省(自治區)耕地受旱面積一度達5072萬畝。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防汛抗旱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對防汛抗洪搶險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李克強總理多次對防汛抗旱提出明確要求,國務院副總理、國家防總總指揮胡春華赴水利部和河南、安徽、湖北等省考察防汛工作,并與國務委員、國家防總副總指揮王勇多次共同出席國家防總會議,對防汛抗旱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國家防總、水利部,各流域防總以及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防汛抗旱指揮部全力以赴做好防汛抗旱各項工作。
一是全面安排部署,督促落實防御準備。國家防總、水利部召開全國防汛抗旱工作視頻會、全國水利系統視頻會等,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召開全國水庫安全度汛視頻會,對水庫防洪保安作出專門安排。汛前公布全國防汛抗旱行政責任人名單,督促各地加強培訓;赴大江大河和重點地區檢查防汛抗旱防臺風準備工作;逐一研究查找七大江河流域的防洪薄弱環節,制定應對措施并有針對性部署。批復2018年度長江上中游水庫群聯合調度方案、三峽水庫試驗性蓄水實施計劃和雄安新區起步區安全度汛方案等方案預案,印發加強防臺風轉移避險工作和蓄滯洪區運用工作的指導意見。組織開展黃河、海河、遼河等流域預測預報、洪水調度、應急搶險等檢查和演練。督促各地及時修復水毀工程。
二是狠抓督導檢查,及時消除風險隱患。汛前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和遼河等流域防汛準備工作進行重點督查。對全國小型水庫安全度汛持續進行暗訪督查,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帶隊暗訪3次;針對問題“一省一單” “一庫一策”限期整改,約談部分省份相關負責同志。對縣級防汛抗旱值守和鄉鎮級山洪災害監測預警開展多批次抽查,對山洪預警不落實、河道亂占亂建影響行洪等進行重點排查,消除隱患。針對水庫潰壩和出險,迅速組織開展水庫安全度汛隱患排查整改,強化中小水庫轉移避險,全力保障人員安全。
三是及時啟動響應,加大指導支持力度。密切監視雨水情、臺風和汛旱災情,加強值守和會商研判,國家防總副總指揮、水利部部長鄂竟平30多次組織重大汛旱災情和臺風防御會商部署,國家防總秘書長、水利部副部長兼應急管理部副部長葉建春7次赴一線指導。針對預報可能發生的暴雨洪水、臺風登陸影響等災害性天氣過程,提前向有關流域和地區發出通知,召開異地視頻會議進行部署,及時啟動應急響應,累計派出130多個工作組赴水旱災區一線,商財政部下達特大防汛抗旱補助費35億元,支持地方做好抗洪搶險和抗旱減災工作。針對金沙江、雅魯藏布江堰塞湖險情,加強水文應急監測、信息共享、水庫水電站調度,有效進行處置。
四是科學調度工程,有效防御江河洪水。在防御長江洪水過程中,科學調度長江上游主要水庫群攔蓄洪水110多億m3,三峽水庫分別將53000m3/s和60000m3/s的入庫洪峰削減至40000m3/s和43300m3/s;聯合調度金沙江中下游梯級水庫攔洪,最大限度減輕川渝江段防洪壓力;指導協調四川、重慶等省(直轄市)防指調度嘉陵江干支流水庫攔洪削峰,降低下游洪峰水位2~4 m。在防御黃河洪水過程中,上游實施龍羊峽、劉家峽水庫聯合調度攔洪削峰,減輕寧蒙河段防洪壓力;中下游實施三門峽水庫敞泄、小浪底水庫攔洪削峰和排沙減淤,保障下游灘區群眾安全。
五是突出預警避險,有力防范山洪臺風。把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作為首要任務,及時發布預警,全國共緊急轉移833萬人。水利部聯合氣象局發布山洪災害預警信息134期,全國共有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4.7萬次縣級山洪災害預警,發送預警短信2179萬余條,啟動預警廣播31.2萬次,轉移受威脅群眾191萬人,山洪災害死亡人數與實施防治項目建設以來均值相比下降40%以上。沿海地區及時組織海上及陸地人員轉移和船只回港避風,采取臺風登陸時段停工、停產、停課、休市等有效措施,保障防臺風安全。
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全面落實防汛抗旱責任,主要負責同志靠前指揮,組織干部群眾強化隱患整改,全力做好監測預警、工程調度、險情巡查搶護、人員轉移安置等工作,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城鄉供水安全。國家防總各成員單位各司其職,密切配合,解放軍、武警部隊和公安機關及時出動兵力、警力參與抗洪搶險,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2018年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全面勝利,防災減災成效十分顯著。洪澇災害損失總體偏輕,因災死亡失蹤人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最低。截至10月下旬統計,全國受災農作物9634萬畝、人口5483萬人,因災死亡181人、失蹤32人,倒塌房屋8.5萬間,直接經濟損失約1596億元。與2000年以來同期均值相比,死亡人口少85%,受災面積少38%,受災人口少59%,倒塌房屋少91%,直接經濟損失多15%。
2
中國水利:在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水利部職能有了較大調整。請您介紹下水旱災害防治職責有了哪些調整,新組建的水旱災害防御司的職能定位是什么?
田以堂:按照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安排,水利部防汛抗旱應急搶險救援等相關職能劃轉至應急管理部。機構改革后,根據新“三定”規定,水利部在水旱災害防治方面負責落實綜合防災減災規劃相關要求,組織編制洪水干旱災害防治規劃和防護標準并指導實施。承擔水情旱情監測預警工作。組織編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的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調度及應急水量調度方案,按程序報批并組織實施。承擔防御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承擔臺風防御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
新組建的水旱災害防御司,在水利部黨組的領導下,以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為主要目標,職能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防洪調度。組織編制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防御洪水方案和洪水調度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對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實施防洪調度,承擔臺風防御期間重要水工程調度工作。指導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水旱災害防御調度演練。
二是抗旱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組織編制干旱防治規劃及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應急水量調度方案并組織實施,負責對重要江河湖泊和重要水工程實施抗旱調度和應急水量調度,指導編制抗御旱災預案。
三是水情旱情監測預警。組織協調指導水情旱情信息報送和預警工作,組織指導全國水庫蓄水和干旱影響評估工作。
四是搶險技術支撐。組織協調指導防御洪水應急搶險的技術支撐工作。
五是水旱災害防御風險管理。組織協調指導洪泛區、蓄滯洪區和防洪保護區洪水影響評價工作,組織協調指導蓄滯洪區安全建設、管理和運用補償工作,組織開展全國洪水風險圖編制運用工作,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風險管理。
3
中國水利:當前我國治水主要矛盾發生了深刻變化。對此請談談您的理解認識,下一步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的思路及2019年重點任務。
田以堂:水利部黨組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大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治水興水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結合水利工作實際,指出當前我國治水的主要矛盾為人民對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需求與水利行業監管能力不足之間的矛盾,提出今后一個時期“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防御司根據治水主要矛盾變化,梳理出六個水旱災害防御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
一是工程體系發展不平衡。東部強、西部弱,南方強、北方弱,大江大河及重要支流強、中小河流弱,大中型水庫強、小型水庫弱,抗旱基礎工程設施也相對薄弱。
二是水利工程建設與度汛安全管理不平衡。重建設、輕管理現象普遍存在,特別是小型水庫管理單位、人員、責任落實不到位,應急預案不夠完備、監測預警能力偏低。
三是經濟社會發展與水旱災害防御社會管理不平衡。經濟社會發展對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但侵占行洪河道、蓄滯洪區等問題,公眾風險意識和自救能力不足。
四是水利工程防洪抗旱調度能力水平不充分。水利工程防洪抗旱調度需兼顧防洪、供水、生態、航運、發電等多方面,協調難度大,相關法律法規和方案預案體系不完善,缺乏現代化調度平臺。
五是水旱災害監測預報預警能力不充分。水文監測尚未實現全覆蓋,中小水庫監測預警系統不完備,部分水文站自動化程度低,洪水預測預報能力有待加強,旱情監測能力不足。
六是水旱災害防御基礎研究不充分。風險管理理念不強,風險圖編制應用、水旱災害保險還處于起步階段,險情和隱患監測缺乏現代化手段,搶險新技術、新設備研發運用不足。
下一步,我們將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十六字治水方針為指引,堅持防災減災救災“兩個堅持、三個轉變”,對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要求,圍繞以水工程防洪抗旱調度為核心,強化水旱災害防御行業管理的總體思路,全力做好水旱災害防御工作,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供水安全;實施防汛抗旱水利提升工程,補齊水旱災害防御領域短板,加強行業監管,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
一是保障防洪和供水安全。督促各地落實水旱災害防御責任,修訂完善方案預案,開展調度演練,做好監測預警和防洪工程調度運用準備。密切監視雨水情和汛旱災情,加強會商研判,及時發布預警,指導各流域、各地科學開展水利工程防洪抗旱調度,為搶險救援提技術支撐,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和城鄉供水安全。
二是提升水工程防洪抗旱調度水平。修訂完善水旱災害防御調度相關法律法規和方案預案。科學組織實施重要江河湖泊和水庫、水電站、蓄滯洪區等重要水工程防御洪水抗御旱災調度及應急水量調度。開展以防洪為主、多目標統籌兼顧的聯合調度研究,完善國家、流域和省級防洪工程聯合調度系統,建立流域性防洪工程統一調度平臺。
三是提高監測預報預警能力。提升中小型水庫、中小河流和重點城市防洪排澇監測預警能力;提升江河洪水預報、中長期雨水情預測和突發局地暴雨預警能力;提升水文應急監測和分析預測能力。加強山洪災害防治項目建設,建設全國旱情監測預警綜合平臺。
四是推進水旱災害防御風險管理。繼續開展洪水風險圖編制工作,編制洪水風險區劃圖,劃定洪水風險程度分區,編制旱災風險圖和旱災防治區劃圖。強化蓄滯洪區建設管理,組織做好洪水影響評價工作。加強水旱災害防御知識宣傳普及,強化洪水風險圖應用,提高公眾防災避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
五是加強水旱災害防御基礎研究。開展現代化技術裝備及防汛搶險技術研究與應用推廣。利用現代前沿信息技術,打造水旱災害防御智能決策、業務管理和公眾服務平臺,提升決策現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