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間,時令已進入臘月,臘八節(jié)就要到了。 》》》2018年臘八節(jié)是幾月幾號 臘八習俗有哪些要吃什么
古人意,歲終之月稱“臘”,“臘”為“接”,寓有新舊交替的意思,因此,杜甫有《臘日》詩:“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侵凌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縱酒欲謀良夜醉,還家初散紫宸朝。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
“臘”還代表一種祭禮,古人將田獵獲取的禽獸祭祖祭神,有“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民無不醉者如狂”“逐疫迎春”之記載。到了南北朝,人們將臘月初八定為“臘八節(jié)”,借此臘日來祭祖敬神供佛,祈求國泰民安,避災迎祥。
在新舊交替、民眾會飲之際,許多文人墨客更是詩興大發(fā),為我們留下許多詠頌臘八節(jié)的名篇佳作。今天,我們不妨從膾炙人口的古詩詞里,尋找古時臘八節(jié)的韻味。
北齊詩人魏收在寒冬與眾人共祭諸神時有感而發(fā),寫下《臘節(jié)》一詩:“凝寒迫清祀,有酒宴嘉平;宿心何所道,藉此慰中情”。短短20字,寫出了寒凝大地,數九隆冬時節(jié),人們擺肉酒以祭祀百神、感謝百神的福佑,抒發(fā)心中的敬神之情。
晉朝的裴秀則感覺詩詞過短不足以表現寬宏的場景,他寫下了“日躔星記,大呂司晨……與民優(yōu)游,享受萬年”的200字40句詩詞,我們不僅看到了古代臘祭時,祭祀百神,向百神報告“年豐物阜”的好年景的宏大場景,甚至連臘祭的地點、參加祭祀的人員、筵宴狀況及天氣情況也作了詳細的描寫。
那么,臘八節(jié)里古人怎么熬制臘八粥呢?清朝的李福在《臘八粥》寫道:“臘月八日粥,傳自梵王國。七寶美調和,五味香糝入。用以供伊蒲,籍之作功德……”該詩詳盡地告訴了我們臘八粥的起源和制作方法。
看,民間、宮廷好一個粥香裊裊、鼓樂聲聲、供佛讞廷的臘八盛典。在臘八節(jié)這天,不僅民間百姓以熬粥、喝粥為樂,就連皇帝老兒也樂在其中。道光皇帝曾作詩《臘八粥》,詩曰:“一陽初夏中大呂,谷粟為粥和豆煮。應時獻佛矢心虔,默祝金光濟眾普。盈幾馨香細細浮,堆盤果蔬紛紛聚。共嘗佳品達沙門,沙門色相傳蓮炬。童稚飽腹慶州平,還向街頭擊臘”。品讀詩句,不難想象當年皇家施散臘八粥時,人涌如潮的熱鬧場面。
當然,詩人也有拍馬之作,如清朝夏仁虎曾寫“臘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對慈亦是當今佛,進奉熬成第二鍋”。臘八日,民間家家戶戶都要煮食臘八粥,王公大臣們都要到雍和宮參與敬佛儀式。而朝廷亦是當今的佛,雍和宮第一鍋的粥要先奉佛,第二鍋便是賞給王公大臣們品嘗食用。
其實,在臘八節(jié)的古詩詞中,我還是最喜歡陸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草煙漠漠柴門里,牛跡重重野水濱。多病所須惟藥物,差科未動是閑人。今朝佛粥交相饋,更覺江村節(jié)物新”。此詩描寫的是詩人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時所見到的臘八節(jié)情景,和杜甫的“臘日常年暖尚遙,今年臘日凍全消”描寫春意將臨,有異曲同工之妙。從詩里可以看出,雖是隆冬臘月季節(jié),但已露出春的景象。柴門里草煙漠漠,野水邊牛跡重重。臘日里人們互贈、食用臘八粥。你盡可想象,柴門里的炊煙,水邊的牛腳印,人們互贈臘八粥的節(jié)日氣氛了。
在古詩詞的韻味中,臘八節(jié)就這樣渾身濡滿熱熱滑滑的粥香,向你、我的心之深處,彌漫、彌漫、彌漫……
(作者單位:山東省臨清市人民檢察院)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yǎng)老事業(yè)短板,提升養(yǎng)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