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合肥1月5日電 合肥市望江路上16處BRT公交站臺頂板4日上午在大雪中倒塌,造成28人受傷、1人死亡,這到底是天災還是人禍?誰來為傷者負責?
16處公交站臺出現坍塌
“咔咔咔聲之后,轟的一下就倒了。公交站牌直接砸下來,沒有任何反應時間。”在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接受住院治療的陳廣磊說。》》合肥16處公交站臺倒塌致1死28傷 施工單位曾被處5萬元罰金
安徽合肥市望江路上多處公交車BRT站牌4日上午7:30至9時許接連發生倒塌。由于時值上班高峰期,且遭遇大雪天氣,多名候車乘客被砸傷,其中一名女士醫治無效去世。
記者現場看到,倒塌的BRT站臺位于道路中間,頂棚屬于平頂式設計,有玻璃材質和鐵皮材質兩種,均非常沉重。而頂棚與公交站臺的接口處的管道直徑不足10公分,斷裂口較為整齊。
4日下午,記者來到合肥市第三人民醫院。被洪崗村公交站牌砸中的楊女士正要接受手術。據其丈夫蔡先生介紹,公交牌砸下時直接砸中了妻子的腹部,醫生檢查是大腸穿孔。“七點半鐘,站牌倒下,當時砸中的差不多有十多人。”
記者4日下午3時在該院外科住院部探訪,多名患者表示,并未有相關部門人員前來探望,或就如何補償作出說明。后來,衛崗車站被砸的王女士告訴記者,“直到4日下午六點,合肥市包河區政府才來了5個人,給了500塊錢慰問金,但仍未提及后續處理事宜。”
目前,合肥市對望江路沿線的全部公交站臺均拉起警戒線,乘客均在路邊上下車。4日下午,現場還有合肥市政工作人員乘坐升降車輛,清除尚未坍塌雨棚上的積雪。
另據了解,當日下午4時許,位于合肥市主城區的城隍廟臨時停車場頂棚同樣發生坍塌,30多輛車困于其中,所幸并無人員受困和傷亡。
事故原因依然成謎
5日中午1點左右,合肥市人民政府發布事故情況通報稱,望江路共有16處BRT公交站臺頂板倒塌,截至4日晚20:00,共造成28人受傷,其中1人送醫院后救治無效死亡,2人傷勢較重,經救治無生命危險,其他人員傷勢較輕。
同在一城,為何其他公交站牌都未發生事故,偏偏望江路上連倒16處?
據市民反映,望江路BRT公交站亭去年才啟用,使用時間才一年左右。有網友質疑其為“豆腐渣工程”。
涉事公交站臺的建設單位是安徽創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合肥市政府信息公開網上,該單位曾于2016年10月26日被合肥市政府通報批評“管理嚴重不到位”,并處罰違約金5萬元。
公開資料顯示,坍塌站臺的施工建設項目單位為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2016年4月13日,包括望江路在內的四條路公交站亭項目啟動公開招標。當時該項目核算是1500萬。而安徽創譽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在當年5月6日以711.58萬余元中標。
4日下午,記者聯系合肥市交通局得知,望江路公交站亭已經通過驗收,但還未移交至該局管理,該負責人指出,合肥市重點工程建設管理局負責招標承建此項目,雖然已經完工較長時間,但并未移交。記者追問其原因,并未得到回復。
記者隨即聯系重點局辦公室,對方表示,局領導已經到事故現場進行處理,不了解驗收單位情況。記者隨后又致電合肥市公交集團公司,該公司表示,倒塌站亭的監管主體不在公交集團,公交集團只有使用權,不負責公交站亭的建設,更無法對質量進行把關。
4日晚6時許,合肥市副市長寧波專門部署成立了聯合調查組,連夜召開事故調查專家會。5日中午,距離事故發生已過去近30個小時,合肥市聯合調查組的事故公布通報仍未涉及事故原因,究竟是設計、招標、建設還是驗收過程出了問題,沒有任何官方回應。
通報稱,市政府事故調查組將對倒塌公交站臺所用材料送權威機構檢測,并根據檢測結果和專家意見,盡快查明事故原因。
低價中標引發質疑
部分網友認為,站臺頂棚平頂式設計,不易讓積雪滑落,斷裂口整齊暗含偷工減料或材料強度不夠。在招標審核和建設全流程均未被發現,凸顯監管盲區。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副院長范和生認為,公共服務提供渠道一般是通過招投標來進行,“看起來公平,但預算1500萬元的項目竟有企業拿700萬元來投標,這種低價中標,質量與安全難以保證。”
范和生表示,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注重形式,也要注意服務的質量,是否真正把質量、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放到至高無上的位置。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薄守省說:“到底站牌的設計應該承擔多大壓力,這個有國家標準,相關專家可以出鑒定意見。另外,雪不是一下下起來的,站牌的使用單位和管理單位如果及時派人清理,應該是可以避免損害發生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第85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及其擱置物、懸掛物發生脫落、墜落造成他人損害的,所有人、管理人或者使用人不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第86條規定,建筑物、構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倒塌造成他人損害的,由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承擔連帶責任。
薄守省認為,公交站牌的所有者、施工單位對此不應推諉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