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8日,世界首條高速公路光伏試驗段于濟南正式通車,這條“黑科技”公路瞬間刷爆了網絡。生怕新技術萬一出問題影響交通,主管部門和技術公司每天都要例行檢查,“自從開通以來,運行正常,光伏路面沒有任何異常。”然而好景不長,1月2日,工作人員的一次例行巡查發現了路面遭破壞,隨后光伏路面的主管部門和技術公司領導均趕到現場了解情況,并報了警。
被偷走的一塊路面上蓋了篷布,并進行了維修。圖自齊魯晚報
據齊魯晚報1月4日報道,3日,光伏路面試驗段現場,凜冽的寒風中,幾位工作人員臉凍得發紅,因為風太大說話基本靠喊,他們正在修復損壞的路面。路面哪里出了問題?記者看到,路面的一塊透明混凝土摩擦層遺失,現場被切割開一道“傷口”,寬度為10-15厘米,長度為1.85米,另有7塊光伏路面組件有被重擊過的痕跡。
光伏高速路面遭遇重擊
“這個地方像被液體腐蝕過,現在我們做了清理。”山東光實能源有限公司的施工人員徐德豪給記者看了清理前的照片。
圖自齊魯晚報
此外,路邊設置的逆變器中有一個門被打開,其附近防止上高速的圍欄也已損壞。“看現場路面破壞的整齊性和一些痕跡,可以推測這不是手工完成的,也不像大型設備操作的,更像是專業團隊作業后遺留的痕跡。”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丟失的光伏板正好在輪基帶上
光伏路面試驗段位于濟南繞城高速南線,由齊魯交通發展集團投資,全長1120米,光伏路面鋪設長度1080米,鋪設主行車道和應急車道。光伏路面呈灰白色,用手觸摸地面,顆粒感較普通高速路面更強,摩擦力大。
這條光伏公路采用“透光混凝土+光伏發電組件+絕緣防護”的三層結構,最表層為透光混凝土路面,具有高強度和超過90%的透光率;中層為光伏板,可利用路面空閑時間吸收陽光發電;底層為絕緣層,三層結構總厚度不超過3厘米,不僅可轉化太陽能,將來還會逐步實現汽車移動無線充電、互聯網覆蓋、大數據集成與分析等智慧功能,成為智慧城市的一部分。
那么,新通車的路面這么快就發生了破損,存不存在車輛碾軋、低溫等造成的因素?工作人員排除了這種可能。
據介紹,該段公路設計荷載采用現行國家公路標準,設計使用年限參照瀝青路面設計規范標準15年,設計承載能力為2400萬次ESAL等效標準軸載。設計使用壽命、路用性能各項指標均高于現有瀝青混凝土路面通車伊始,上述因素不可能導致這樣的破壞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