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半前,小凱以名列前茅的成績考入鳳凰中學。全年級20個班,他在特優1班。高二文理分科后,成績有所滑坡的小凱進入了這個被稱為“鳳凰班”的班級。在肖穎的印象中,這是中上水平的好班。
最近一次考試,全年級1342人中小凱排300多名。肖穎還記得,那天她來學校看兒子,兒子挽著她的手在操場上散步,告訴他:“媽媽你不用擔心,我的語文以前最差,但這次進步了,數學也進步了。我很有信心。”
在一些老師、同學和親戚朋友眼里,小凱是一個陽光、自信、乖巧、活潑的花季少年。他很討長輩喜歡,在同學中人緣很好,是學校街舞社的主力。和大多數青春期的男孩一樣,他有鐵瓷的哥們兒、心儀的女孩,還想考一所重點大學。
“我到現在都不相信他會自殺。他那么開朗,也很孝順。一個星期前,學校放半月假,我們還一起玩了跳舞機。他的成績也在一點點變好。”病床上的小歡(化名)左腿打著石膏,小凱跳樓的第二天,小歡和朋友騎著電動車穿梭在縣城的幾個醫院想見他最后一面,焦急間遭遇車禍導致骨裂。
并非只有小歡懷著這樣的心情。不少孩子都在網絡上寫下了不舍的留言。在小凱的QQ空間里,他有時發與同學們的合影,有時發手繪漫畫,有時曬一曬聚餐。每條狀態下,都有許多同學點贊、評論、逗趣,是個“人氣王”。
當然,他也曾叛逆地曬出過香煙。同樣引來點贊。
可在學校老師看來,陽光少年,卻同時似乎也是個“問題學生”。
跳樓并非小凱第一次做出危險舉動。
今年1月13日,期末考試前一晚,小凱在寢室喝酒后,曾經割脈自殘,造成淺表性傷痕,被送往醫院。
校長聶必強說,小凱是一個自我要求高、勤奮上進的孩子。在成績滑坡后,他在那次期末考試前拼命復習,卻感覺自己也許考不到期望值。
自殘事件后,學校安排小凱在心理室接受咨詢。心理老師回憶,那是一次很不順暢的交流,小凱坦言“不太想活了”,其他更多時候都沉默。
學校方面介紹,曾建議家長帶小凱到更專業的心理機構咨詢。肖穎說,這個念頭在她腦海里盤旋過,最終沒有成行。
▲小凱及家長與學校簽訂的《學生試讀安全協議書》。
鳳凰中學提供的一份《學生試讀安全協議書》顯示,3月23日,雙方簽訂了協議,寫明“該生在校有任何違反學校紀律制度的行為,多次教育無改正態度的,班主任老師通知家長,由家長親自來校接回該生”“由該生自殘等自身原因及家庭原因造成自己的身心傷害,由該生本人和其家長負責”。
在寫給班主任的遺書中,小凱說:“作為一個老師,你動手打學生;作為一個老師,你在不經學生同意的情況下,翻學生私人物品,侵犯其隱私權……”;在寫給家人的遺書中,小凱說:“希望沒有我,你們也能幸福。”
▲小凱留給家人的遺書,“希望沒有我,你們也能幸福”。
生命拷問
34歲的生物老師李陽,到鳳凰中學已經第10個年頭。去年是他第一次當班主任。
小凱的去世,將這位已為人父的年輕教師,推到了風口浪尖。網絡上的輿論呈現出兩極化,一些評論將小凱的死歸咎于他當晚的行為,也有另一些人為他辯駁。
在校長聶必強眼里,李陽是責任心很強、全心全意撲在工作上的高二年級生物備課組組長,也是骨干教師。可與此同時,“在教育方法上,他還是有些不當的地方”。
在小凱外公眼里,這是外孫口中“很嚴格、對人很兇”的班主任。
而在鳳凰中學的百度貼吧里,有人開了名為“李陽老師的印象”的帖子,幾乎所有留言給李陽的評價都是“認真負責”“溫和有耐心”“人超好”“好老師”。而在一些辯駁的帖子下,也同樣有人為小凱鳴不平,與之爭論。
事件發生后,心理老師馮燦先后與班上大約一半的孩子聊過天。她說,有一種情緒最為普遍:“李老師對我們很好,他還會回來教我們嗎?可是,小凱也是很好的朋友。李老師真的打了他嗎?我心里很矛盾。”
這種矛盾,或許正是悲劇之所在。“這是兩個家庭的悲劇”,一位辦案民警如此說。
一條年輕的生命驟然逝去,一個家庭陷入無盡傷痛;而聶必強說,此刻的李陽背負著極其沉重的內疚和思想負擔,另一個家庭或許將永遠背上良心的譴責。
《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規定: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公正對待學生,對學生嚴慈相濟……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學生。
一位學生眼里曾經的“好老師”,犯了錯怎么辦?需要承擔怎樣的責任?
目前,湘潭縣教育局黨委已對李陽涉嫌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的行為予以立案。由湘潭縣教育局、縣公安局、縣紀委派駐第12紀檢組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將對事件繼續深入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