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已進入倒計時。回望這一年,各種不靠譜的謠言從未停止。在此,為您盤點出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醫療健康類、失實類謠言,我們一起來看看是哪些~
1
2017年度十大食品安全類謠言
市面出現廢舊塑料袋做的紫菜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視頻中的女士從一包買來的“紫菜”中取出幾塊泡在水里,說聞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開,吃的時候嚼不碎,判斷是廢舊的黑塑料袋做的。
真相
紫菜產業專家表示,壇紫菜本身就很有韌性,有的比塑料袋還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和風險評估中心在實驗室對紫菜和塑料進行了鑒別,認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譜。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經過200℃至300℃的高溫,塑料不可能承受這種高溫。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質,燒過有燒焦蛋白質氣味,明顯不同于塑料袋。
2.榴蓮和牛奶一起吃會咖啡因中毒
謠言內容
微信朋友圈曾流傳這樣一則消息:中國游客吃榴蓮后喝牛奶,致咖啡因中毒、血壓飆升,引發心臟病猝死。帖子中還說:泰國有明確規定,食用大量榴蓮后,8小時之內不能飲奶類產品。
真相
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營養科副主任雷敏分析,咖啡因主要存在于咖啡、茶以及其他草本植物中,所以這則消息從營養學角度來分析是說不通的。吃榴蓮后8小時內不能喝牛奶也是不成立的,就拿我們常吃的甜點舉例,榴蓮冰淇淋、榴蓮泡芙等一系列榴蓮甜品,都是混合鮮奶油或煉乳與榴蓮制作而成。鮮奶油和煉乳又是用鮮牛奶加工而成,目前尚未有因食用這些甜點導致生命危險的案例報告。
3.有人利用塑料制造假大米
謠言內容
網上熱傳一則視頻:一個年輕人把一些塑料扔進機器內,通過一系列工序,機器的另一頭就生產出一堆類似大米的東東。在微信群里,這視頻就被冠以黑心大米的旗號被網友瘋傳。對此,網友們驚恐萬分。
真相
經過媒體記者核實得知,這是一條移花接木的謠言。視頻中呈現的內容是真實的,只不過從機器中產出來的白花花的看起來像大米的小顆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還原成顆粒狀便于再次加工。
4.無醬油代碼的醬油致癌
謠言內容
日前,“醬油致癌”的消息在網上被熱議。消息稱,國家衛生部門公布:國家標準的糧食釀造醬油有國家標準代碼 GB18186,沒有的是化學黑焦糖勾兌,食用后會使人患上肝癌。
真相
據新華網消息,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標準管理處工作人員明確表示,他們從未發布過與網傳消息相似的公告或新聞。
“GB18186” 代碼表示什么?“GB18186” 代碼是一項釀造醬油的國家標準,進口醬油并不會使用這個標準。除此之外,還有一些醬油會標注商業行業標準或者是企業標準代碼,但他們都是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
5.肉松餅是棉花做的
謠言內容
今年,一段聲稱“肉松餅里裝的是棉花”的視頻在朋友圈中熱傳。只見一男子將某品牌肉松餅拿水浸泡,之后不停用手揉搓,形成了一團白色絮狀物。他稱這種絮狀物是“棉花”,并試圖用打火機點燃“棉花”。類似的視頻有多個版本,這些視頻中的所謂“檢測方法”也都是將肉松泡水后形成白色絮狀物,然后用撕扯或試圖點燃來證明這是“棉花”,進而聲稱:這么多年,人們吃的都是“棉花肉松餅”。
真相
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機關刊《中國食品藥品監管》雜志社微信公號“CFDA中國食品藥品監管”刊文稱:肉松的本質是肌肉纖維,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放入嘴里一咬就會融化,口感松軟。而棉花的本質是植物纖維,主要成分為纖維素,是一種不可溶的纖維,雖然看上去也很松軟,但嚼不爛。也就是說:真用棉花冒充肉松,一吃就會識破!
此外,視頻中使用的“火燒”鑒別法也不靠譜。肉松的主要成分蛋白質是可燃物,所以被點燃是正常的,還會有一種焦糊味。棉花也可以點燃,但不會有焦糊味。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