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北京青年報
鄉思不絕:
至少來過大陸50多次
或許是一生中有太多歲月在外漂泊、遠游,余光中常以蒲公英自喻。1992年以來,出于對故鄉的熱愛與眷戀,他頻繁前往大陸各省份參加講學、座談會等活動,至少來大陸50多次,許多省份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在這些往來過程中,余光中的幽默和年輕、開放的心態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2010年9月,他在成都武侯祠與讀者座談“詩情與酒興”,在吟誦起《鄉愁》中的詩句“長大后,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我在這頭,新娘在那頭”時,他指向臺下的夫人范我存,“今天我的新娘就在那頭”,頓時全場歡聲雷動。當時天氣陰沉,不久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員為余光中撐起傘,這時他正講到杜甫的詩《夢李白》“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一句,抬頭看看傘,余光中打趣道“現在我也有個冠蓋了”,又引來一片笑聲。
著名詩歌評論家唐曉渡曾在多次座談活動中與余光中有過接觸,他眼中的余光中是“最儒雅的詩人”,儒雅背后還有厚重的詩意和內涵。昨日,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唐曉渡說:“余光中先生在中國現代詩壇乃至文壇都是有時代象征意義的人物。這樣一位優秀詩人的離世是我們大家的損失。我對他充滿感念和尊敬,有一種很舍不得的感覺。除了詩歌上的成就,我更佩服他的翻譯功底,比如他翻譯的葉芝的《麗達與天鵝》,那真是頂級精品,不僅音部和用韻都與原作一模一樣,還把原作中的典雅神韻也都用強有力的漢語還原出來了,讀來令人震撼。”余光中摯友流沙河則表示得知噩耗后心中非常難受,已給余夫人發去慰問短信:“我們希望你好生保重,你在,光中兄就在。”
在生前的一次采訪中,余光中曾提起跟詩人北島的情誼,“(大陸詩人里)我最早認識的是流沙河,是他把我的詩歌發表在《星星詩刊》上的。后來又認識北島,我們一起在英國做巡回朗誦演講,相處了十多天,現在北島住在香港,我們還時常見面。”昨日正在印度參加活動的北島獲悉余光中去世的消息后,動情追憶起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一起在英國巡回朗誦的日子,并寫道,“余先生為人謙和文雅,英文流利。我對他的印象是老派文人,再加上一點兒幽默和俏皮。不久因余先生推薦,九歌出版社出版了我的好幾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