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媒東森新聞報道,詩人余光中在高雄醫院過世,享壽90。【余光中經典詩歌作品盤點】
原先只以為是天氣多變、氣溫偏低,到醫院檢查後決定住院靜養,沒想到疑似有些小中風,肺部感染、轉進加護病房;旅居在外的女兒們也從國外趕回,謝絕采訪,結果1天之隔,這位作品多選入課本、文壇的“璀璨五彩筆”就過世,親人與文壇好友都十分傷痛。
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一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是當代詩壇健將、散文重鎮、著名批評家和優秀翻譯家,代表作《鄉愁》、《白玉苦瓜》等。
鄉愁
小時候
鄉愁是一枚小小的郵票
我在這頭
母親在那頭
長大后
鄉愁是一張窄窄的船票
我在這頭
新娘在那頭
后來啊
鄉愁是一方矮矮的墳墓
我在外頭
母親在里頭
而現在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1972.1.21
圖為2005年10月23日,余光中終于回到了魂牽夢縈60載的故鄉-渝北悅來場,重游青年會中學、故居朱家祠堂。圖為余光中抽起老煙桿。
1951年余光中和雙親在臺北合影。
1969年余光中在美國落基山國家公園。
余光中夫婦和4個孩子
年輕時的余光中
2002年5月19日晚,為迎接百歲生日,南京大學隆重舉行“南大學子歡聚一堂”慶典晚會。曾于1948到1949年就讀于南大前身——金陵大學的著名詩人余光中攜帶夫人出席晚會上,現場朗誦為母校百年慶典所作新詩《鐘聲說》。
人物簡介
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1950年他隨家人遷居臺灣。多年來,余光中筆耕不輟,創作了許多經典的詩歌和散文。梁實秋曾稱贊他“右手寫詩,左手寫散文,成就之高,一時無兩”。
1971年,20多年沒有回過大陸的余光中思鄉情切,在臺北廈門街的舊居里寫下《鄉愁》。一首《鄉愁》,傳誦至今,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40多年來,這首詩在海內外華人間被廣為傳誦。余光中近年出現在公眾視野里時,屢屢被問及他的鄉愁。
1992年,余光中應邀來到北京,雖然不是小時候的故鄉,但看到的京城胡同、故宮和梁啟超故居,還是十分親切。他真正回故鄉是2000年,當時余光中第一次回到闊別多年的母校南京大學,感慨萬千。
余老說:“雖然出生之地已到處高樓大廈,但也不乏依然故我的江南人家,以及庭院里生長著的一株株桂樹枝葉茂密,它讓我聞到了小時候的桂花香味,只是再也尋覓不到兒時捉迷藏的小伙伴了。”
這些年來他到了山東、湖南、湖北等很多“小時候都沒去過的地方”,寫了許多關于返鄉的詩。他說,大陸變了,人口多了,道路也順了;故鄉的菜、方言還保留,可是有些自然環境已經改變。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罕見出土五件古代“蒸鍋”,其中一件大有玄2025-02-0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