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受訪者認為人們缺乏對傳統武術的繼承和保護意識
傳統武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而近年來,圍繞傳統武術的爭論時有發生。在科技發達、治安有序的現代社會,傳統武術對人們有哪些新的現實意義?近日,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3名受訪者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41.5%的受訪者身邊學習傳統武術或對傳統武術感興趣的人多,但59.1%的受訪者覺得傳統武術離自己遙遠。
今年26歲的陳陸曾是南京某高校武術特長生,現在在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從事營銷管理。雖然沒有從事武術老本行,但陳陸覺得,學習武術的經歷讓自己受益匪淺。“最明顯的就是我的體質比一般人好很多,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不一樣”。
“現在很多人希望傳統武術和其他對抗項目比個高下,真的沒必要”。北京體育大學武術與民族傳統體育學院的寧毅德(化名)認為,把傳統武術當作防身工具有點大材小用。“傳統武術背后有豐富的文化歷史積淀,甚至蘊含著先人的人生哲學和智慧”。
對于中國傳統武術,56.7%的受訪者覺得可作為強身健體的方式,42.5%的受訪者覺得能習以防身,35.4%的受訪者認為高手在民間,22.5%的受訪者覺得博大精深。此外,32.1%的受訪者認為傳統武術已經沒落,13.1%的受訪者覺得神秘復雜,12.6%的受訪者覺得傳統武術徒有虛名。
在北京某高校讀大二的沈中石對傳統武術了解不多。“在生活中很難接觸到,反而是在電視劇和小說中出現得比較多”。
本次調查中,59.1%的受訪者覺得傳統武術離自己遙遠。
陳陸擔心傳統武術的傳承和創新,“身邊真正愿意學傳統武術的孩子似乎越來越少了”。
“提起傳統武術,最先想到的是太極拳和‘降龍十八掌’。”沈中石坦言,自己過去對傳統武術有錯誤的認知,“要么是老年人運動,要么就是文學作品虛構的”。
調查發現,大家對傳統武術還存在一些誤解。49.8%的受訪者認為“傳統武術只是老年人的活動”,44.8%的受訪者認為傳統武術就是“打架”“搏擊”,43.3%的受訪者認為傳統武術無用、不科學。其他還有:把傳統武術和“修仙”“法術”混為一談(39.8%),認為傳統武術是“舞術”甚至“雜耍”(29.5%)。
造成傳統武術現狀的原因有很多。調查中,53.5%的受訪者認為人們缺乏對傳統武術的繼承和保護意識,43.0%的受訪者覺得是傳統武術與“成功”沒有關系,39.4%的受訪者認為和平年代大家不再重視“習武防身”。其他原因還有:武俠類文學、影視作品的誤導(35.6%),習武會被當作“粗人”“沒文化”(30.0%),學校體育教育缺乏對傳統武術的普及(26.4%),武術是小眾文化(24.0%)和傳統武術不夠與時俱進(15.9%)等。
寧毅德認為,應當大力宣傳傳統武術的精髓和內涵。“不是強迫年輕人去繼承一身武藝,而是把武術精神的內涵發揚光大,讓年輕人真的愛上傳統武術”。
受訪者中,00后占0.8%,90后占19.7%,80后占51.7%,70后占20.6%,60后占5.4%,50后占1.5%。(實習生 崔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