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端:加重城市運行負擔
無法進入正規的循環利用體系,許多外賣一次性餐具就混入了生活垃圾,進入垃圾處理系統,加重城市運行的負擔。
近年來,上海垃圾焚燒廠入爐垃圾熱值的提升,也從一定程度上印證了大量外賣一次性餐具混入生活垃圾的現實。數據顯示,上海老港垃圾發電廠的入爐垃圾熱值從2013年的不到2000千卡/千克提升到了2016年的2420千卡/千克,熱值提升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入爐垃圾通過干濕分離后,含水率降低,以外賣餐具為代表的高熱值廢塑料大量混入生活垃圾也“功不可沒”。
入爐垃圾熱值提升的好處,是使噸垃圾發電量增加,最終提高垃圾焚燒發電廠的經濟效益。上海老港垃圾發電廠總經理朱四六介紹說,去年該廠的垃圾焚燒發電量達495千瓦時/噸,比2013年提高了13.8%。
但他同時表示,入爐垃圾熱值過高也未必是好事,在總的焚燒發電能力不變的前提下,入爐垃圾熱值是有設計上限的,熱值超過上限,發電設備就會不堪重負。近幾年,隨著上海大規模整治“五違四必”,以及可再生資源價值走低混入生活垃圾等原因,需要處置的垃圾量驟增,如果不增加焚燒發電能力,那么只能暫時降低入爐垃圾熱值,才能保證發電設備的正常運轉。從這個角度而言,外賣餐具如果能夠提前進入循環利用體系,而不是混入生活垃圾,將大幅度降低垃圾焚燒發電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