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備競賽下,共享單車如同“蝗蟲”一般涌入城市的大街小巷,如何避免瘋狂增長的共享單車淪為城市垃圾,3日交通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再次給共享單車降溫。
投放量巨大和違規停放是當下共享單車尤為突出的問題,《指導意見》的一系列規定也集中圍繞這兩大問題,提出對企業和用戶不文明行為和違法違規行為記入信用記錄,對用戶建立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充分利用車輛衛星定位、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加強對所屬車輛的經營管理等要求。
共享單車新規如何真正落地生根?創新與問題伴生的共享單車企業仍在試錯中前進。
以共享單車停放為例,《指導意見》提出運營企業“要落實對車輛停放管理的責任,推廣應用電子圍欄等技術”。從城市層面而言,“要制定適合本地特點的自行車停放區設置技術導則,規范自行車停車點位設置。對不適宜停放的區域和路段,可制定負面清單實行禁停管理。對城市重要商業區域、公共交通站點、交通樞紐、居住區、旅游景區周邊等場所,應當施劃配套的自行車停車點位或者通過電子圍欄等設定停車位,為自行車停放提供便利。”
據交通運輸部交通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吳洪洋解釋,“所謂負面清單主要是劃定某些區域,例如說安全通道、消防通道、盲道,這是不能停放的,企業要告知用戶這些地方不能停放,如果停放會被處罰。正面清單則是說在一些大的地鐵站口,商業中心區域,人流特別大,固定劃定一部分地方可以停放。”
但在操作過程中,違規停放嚴重的地區大多集中于地鐵、車站、商圈等人流量密集區域,停車資源原本就極為緊張,劃分出專供單車停放的區域就比較困難。
除此之外,電子圍欄技術也備受關注。
在此前5月份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中也曾強調電子圍欄技術,即通過物聯網芯片發射信號覆蓋技術,給共享單車停放劃定一個圍欄,讓單車只能停放在規定范圍內。當自行車不在規定范圍內,自行車將無法上鎖,或者上鎖之后將持續收費,系統會短信提醒用戶。
在北京已經開始統一規劃試點公共電子圍欄,除此之外共享單車企業也在設置推行獨立電子圍欄。今年6月ofo小黃車在通州區施劃了近300個電子圍欄,摩拜也投入智能停車點,通過App可以查詢到目的地或者距離自己最近的停車點,了解該停車點車輛停放數量。
但在實施過程中,北京一些公共電子圍欄地面傳感器被破壞盜竊,在停車位緊張的情況下,有些用戶為了還車,將別人停好的車挪出來,將自己的車停進去。對于仍處于搶占市場的共享單車企業而言,拓展用戶與懲罰力度的平衡也是其考慮的問題,不少共享單車即使不停放于電子圍欄內仍處默許狀態。
“一些地鐵站電子圍欄只劃出了十輛單車的停放范圍,來了二十輛車怎么辦,究竟應該設置多少電子圍欄、劃定多大的范圍,這都是需要討論的問題,最核心的問題在于最初地鐵規劃并沒有考慮單車的情況。”一位共享單車運營經理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過去一年來,在北上廣深等中國大城市,共享單車投放規模已經接近飽和點,接下去的重點應該是控制投放數量大幅度提高分享率,因此共享單車的真正意義才剛剛開始。”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可持續發展與新型城鎮化智庫主任諸大建教授表示,“在城市空間短時間難以轉型的情況下,實施負面清單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