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誤區!
“24小時立案”大錯特錯!
根據某報紙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在他們隨機詢問的20個人中,僅有20%,即4人知道警方會第一時間立案。其余人的回答,要么是24小時,要么是48小時。其中3位已為人母的成年人表示,“警方應該會在24小時后立案吧?之前只有我們自己先找找看了。”
公安部刑偵局打拐辦主任陳士渠曾明確表示:“目前法律和警方都沒有 失蹤24小時才能立案 的說法,但對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果是兒童或14歲以上、18歲以下的少女失蹤或走失,可第一時間報案,警方會以刑事案件立案調查;如果是18歲以上的成年女性,如果有被拐嫌疑的,也可以立即報案,警方也會以刑事案件立案調查。”
兩個原因!
被拐被害頻發!
1、家長安全防范意識差
讓兒童陷入危險境地,多是因為家長安全意識差,不負責任地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范圍造成,大人們的粗心和不盡職,給了壞人下手的機會,讓孩子小小年紀就慘遭毒手。
2、孩子失蹤后不知所措
兒童失蹤的最初幾小時,是救人的黃金時期。分秒必爭,盡全力尋找孩子,兒童就多一線生機。美國司法部數據顯示,兒童被誘拐后遇害,常常在前三個小時內發生。因此兒童失蹤后,時間至關重要,一定要第一時間報案。
三重措施!
預防被拐被害!
關鍵在于家長平時的防范意識和對孩子的教育。平時養成好的習慣,才不會給不法分子可乘之機。
1、家長首先要加強防范意識
作為家長或監護人,一定要加強自己的安全防范意識。掌握兒童的動向,不要讓孩子離開自己的視線。帶孩子外出時,留意四周情況,注意是否有人、車跟隨;給孩子佩戴有家庭相關信息的物品;不要帶小孩去偏僻人少的地方。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時,一定要帶老人熟悉周圍環境,并提醒老人加強防范,因為很多有些壞人喜歡找老人下手。
2、提早加強引導教育
對有識別能力的兒童,家長應提早加強引導教育。如:教會孩子記住家庭電話號碼;所在城市和小區名字;家庭成員的名字;教孩子遇到危險如何撥打110電話報警求助;教孩子辨別軍人、警察、保安等穿制服的人員,一旦在商場、超市、公園等公共場所與父母或監護人走失,馬上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員求助。
3、家長應教會兒童如何隨機應變
大多數孩子在遭到險境時都不知該如何應變,因此,兒童安全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之中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父母以身作則,孩子耳濡目染,自然被拐遇害的機率就會小很多,如盡量內心鎮定,表面迎合屈服歹徒,私下尋機逃脫。家長很有必要教會孩子碰到危險情況該如何應對的安全常識,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保護。
四點提醒!
防范被害 不能僅從受害者角度想
不管是現在,還是過往,針對此類案件,許多人都在談應該提高家長兒童的安全意識,不過這遠遠不夠,也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路徑。因為,僅是從潛在受害者的角度去思考還遠遠不夠。最簡單的反駁是,不能指望一個小童能夠和一個老辣的成年人“斗智斗勇”,畢竟,一個成年人“威逼利誘”的閱歷要比一個兒童多的多。因此,如下四點提醒,值得吸取:
1、相關部門加大懲治力度,才能最大化杜絕兒童被拐遇害事件發生。
給犯罪者以嚴懲,才能給潛在兇手以警醒。很多拐賣殺害兒童者,多有預謀,比一些隨機作案者應受到更嚴厲法律制裁。他們在實施計劃前,一般都在腦海里演練過很多遍,并通過實踐修正和鞏固出一套最適合自己、危險系數最小的行為模式,這類慣犯如果處罰的輕,他們以后還會繼續犯案,手段也可能更殘忍。同時,也可以給那些有犯罪心理但未實施的人進行警醒,避免他們做出拐賣傷害兒童的行為,觸犯法律。
2、學校應切實擔負起責任,學業成績之外,安全和健康更為重要。
對于已經上學的學齡兒童,學校應加強預防兒童被拐方面的安全常識教育,教育孩子在上學放學路上,不要隨便和陌生人接觸,萬一真的遇到力量強大的壞人,要教育兒童冷靜想辦法自救或爭取時間等家人報警解救,不要和壞人發生激烈沖突,以防壞人突下狠手,而是應該向拐騙者示弱,爭取時間,盡一切方法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3、“球門線防守”原則,到何時都不為過。
教孩子不要隨便和陌生人講話,不要吃陌生人給的東西。有些哪怕是偽善的熟人,也要格外注意!社區居委會、小區業主委員會要掌握一手信息,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及時掌握和化解矛盾。
4、不造謠、不傳謠,相信警方和主流媒體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