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國家公務人員,一面持有湖南郴州電視臺的記者證。記者調查發現,從有疑點的選調生考試加分,到選調期間讀全日制研究生,再到違規持有記者證,段坤君屢屢突破規定,穩步高升,官至湖南省委某機關部門主任科員(據4月6日《中國青年報》)。
有網友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發文稱,非新聞媒體從業人員湖南省委組織部公務員段坤君持有記者證并通過年檢。@褚朝新 圖
選調生因表現優秀,被破格升遷早以不是新聞,盡管也有經媒體地報道受到社會關注并質疑的情況出現,但有一個關鍵基本點卻是很能支撐官方“無違規”認定,那就是無論怎么快速升遷,均是從一個單位到另一個單位的“循序漸進”且都有實際工作經歷,至于是否表現優秀,其本身就沒有也沒法準確衡量,但湖南這位選調生段坤君的升遷之路著實顯得既蹊蹺又“魔幻”。
選調生加分雖然有失規范,但起碼應當讓加分“師出有門”,段坤君的兩項加分,其中由“湖南省首屆大學生學習標兵”的加分項,本身就不存在于2007年1月16日公布的《湖南省2007年選調生選拔工作公告》所規定的加分條款中,也就是說這項加分純屬“違章操作”。而第一加分項雖然有“少數民族”的依據,但從段坤君自己多項自填民族一欄中,均顯示為“漢族”。而按照湖南官方在回應中的解釋,段坤君的少數民族身份是“系當時工作人員疏忽,操作失誤”,并強調即使沒有這些加分,段坤君的筆試面試成績同樣可以獲得錄取。
不加3分“段坤君也能進入面試并錄取”,這并不意味著段坤君的加分就不需要追究,更不意味著這3分對段坤君就沒有任何意義。至少說明從一開始,段坤君就希望并實施了這種并不光彩的欺騙方式獲得加分。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按照《湖南省2007年選調生選拔工作公告》,段坤君這批選調生“原則上要安排到鄉鎮(街道)工作。”但事實上除了人事關系在“郴州市北湖區同和鄉人民政府”之外,本人至始至終一天也沒有去工作過,因為從2007年9月至2010年6月,段坤君“經時任郴州市北湖區同和鄉黨政主要負責人同意”正在湖南農業大學讀全日制研究生。就是這一天都沒有去實際工作過的段坤君,在讀研期間不但寫出了學位論文《我國土地征收的補償制度與安置模式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為例》,還因為表現優秀,完成了從科員到副主任科員直至主任科員的華麗升遷。
而來自當地官方對這一質疑的回應解釋,既沒有否認段坤君沒有實際工作一天的事實,反而以段坤君沒有領工資不存在“吃空餉”問題,來回避違規升遷的實質問題。不僅如此,段坤君一邊是公務員身份,一邊讀全日制研究生,另一邊又通過違規方式拿到了郴州市電視臺為其申領的《新聞記者證》,在以幾篇“錦繡文章”贏得官位不斷快速升遷的同時,而真正參加郴州市政府辦公開選調文秘工作人員的考試,卻因位列第14名而沒能入選。但這既沒有對曲線快速升遷造成任何妨礙,如今且已經成了湖南省委某機關部門堂堂正正的主任科員。而在“假記者”身份被舉報之后,她的合法記者證原件也已被相關部門作銷毀處理。
頗值得品味的是,盡管我們很不愿相信段坤君這一路蹊蹺升遷與家庭背景不存在必然關聯,但我們還是不能不質疑其母在其中發揮的作用,知情人士透露,段坤君母親尹紅蘋,2008年任郴州市廣播電視局副局長,2010年任郴州市廣播電影電視局副局長。2012年,郴州市廣播電視臺成立,尹紅蘋出任副臺長至今。如果將尹紅蘋的職務和權力與其女兒段坤君的這一路升遷特別是發揮重要作用的記者證聯系起來,不僅其中的蹊蹺昭然若揭,當地以“沒有發現違規行為”的解釋來“欲蓋彌彰”也就更不值得奇怪了。
由此可見,湖南選調生段坤君一路蹊蹺升遷不僅存在違規,甚至可以說是步步有問號,處處值得追問。選調生的初衷是為國家選拔優秀后備干部,讓其在基層進行充分鍛煉,在積累豐富基層工作經驗之后,逐步充實到重要的領導崗位,應當說,這樣的干部選拔,事關重大。各地也因此在一開始的“海選”中就對選調生的政治素質、學校表現、學習成績以及文字、語言表達能力等作出了近乎苛刻的規定,此后還要進行筆試、面試等一系列嚴格的考核,因此能夠邁入選調生的門檻,本身就是進入了仕途的快車道。但越是快,越是有人趨之若鶩,越要防止“羅卜快了洗不凈泥”,幾年來,出現在選調生身上各種或明或暗的違規甚至利益輸送等現象也并不鮮見,但像段坤君這樣的蹊蹺升遷以及當地官方面對質疑給出的“若有所思”回應,著實非常少見,如果選調生只在基層“掛個名”,本人一方面求學,一方面還能不斷升遷,這不是國家之福,更不符合選調生政策的初衷和應有之義。
(原題為《選調生蹊蹺升遷的背后步步有問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