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內蒙古氣溫急劇下降,黃河內蒙古段已于23日開始封河,首封日期較常年偏早9天,部分河段流凌密度達60%,潛在危險較大。
據內蒙古氣象局監測,截至24日10時,黃河巴彥淖爾市烏拉特前旗南河頭段封河8公里;三盛公水利樞紐下游25公里到萬家寨水利樞紐庫區之間全線流凌,巴彥淖爾市段流凌密度5%~60%,包頭市段流凌密度20%~50%,呼和浩特市段流凌密度40%~50%。流凌出現后會在一些地方堆積,出現卡冰、結壩現象,從而抬高水位,如果水位超過防洪大堤,河水就會沖出河槽,對周邊居民造成危害。
據國家氣候中心專家介紹,當前氣候處在超強厄爾尼諾結束、未來拉尼娜事件可能要形成的狀態,上游黃河寧夏段整體流凌和封河日期可能提前。受此影響,本年度黃河內蒙古段防凌的不確定性和復雜性進一步增加,防凌形勢不容樂觀。根據此前黃河防總的部署,本年度內蒙古防汛抗旱指揮部將按照防御黃河“歷史最嚴重凌汛”準備。
另據內蒙古氣象臺預計,未來5天,黃河沿線氣溫起伏不大,最高氣溫在1~6攝氏度之間,最低氣溫在零下11至零下3攝氏度之間,天氣條件對黃河順利封河有利。建議沿黃各地和有關單位進入戒備狀態,做好隨時應對突發凌情、災情的各項準備工作,確保黃河防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