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屆90后,你惹不起
我們也就當個董事長,融個幾千萬,而已啦。”
不知不覺,第一批90后混跡職場已有6年。
曾經被人們視作“垮掉一代”的90后,正慢慢的從職場菜鳥轉變為職場老鳥,成為職場精英,甚至 “殺入”公司高管的名列。
在這些行業精英中,不乏一些我們熟悉的身影。共享單車領軍者ofo小黃車創始人兼CEO戴威便是其中之一。
▲戴威 中新經緯攝
在2016年的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全國總決賽上,戴威脫穎而出,最終獲得金獎。年僅26歲的他被評選為“2017中國分享經濟十大創新人物”。
如今,越來越多的90后開啟了職場途中的加速跑。這些在世界不同角落各領風騷的年輕人,究竟有何來頭?這個“剎不住車”的群體,又具備哪些特質?
子承父業,90后高管力推改革
在畢業后即登入上市公司高管寶座的90后中,子承父業的例子并不少見。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誕生在家族企業中的90后,對企業管理、行業發展都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們不僅能在短時間內培養出自己的管理思路,并能創造性地進行企業戰略的策劃和改革。
▲超華科技董事會成員列表 來源:wind
近日,超華科技發布公告稱,其副董事長、副總裁梁宏在做客e公司微訪談時稱中國的PCB(印刷電路板)行業正從夕陽產業向朝陽產業轉變。
中新經緯注意到,超華科技是一家從事PCB行業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生產企業,作出上述行業點評的超華科技高管梁宏是一名90后。其于2016年8月任職公司副總裁,并于不到一年后(2017年6月)任職公司副董事長、董事。
▲超華科技高管梁宏工作履歷 來源:wind
Wind金融終端資料顯示,這位生于1991年的年輕高管如今還是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的一名在讀碩士。自2013年以來,其曾歷任惠州合正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廣東超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助理。本科畢業后即任超華科技副總裁,年薪已近50萬。入職不到一年,這位年輕的副總裁已升職為副董事長。
這位年紀輕輕的高管究竟有何來頭,得以本科畢業即任此重職?據超華科技發布的定期報告,這位梁宏原來是超華科技董事長梁劍鋒之子,其畢業后即進入公司接手經營管理工作,是公司的“準接班人”。
這位“準接班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稱,近年來公司已完成從PCB供應商向銅箔、覆銅板等電子基材供應商的轉變,并指出了未來下游新能源汽車、5G通訊、汽車電子等行業對銅箔、覆銅板、PCB的旺盛需求。他還表示將緊跟時代變化,力推企業改革。
▲大禹節水董事會成員列表 來源:wind
無獨有偶,上市公司大禹節水的“一把手”,出生于1991年的王浩宇也是該司的原董事長王棟之子。王浩宇于2013年5月參加工作,任天津大禹節水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并于2017年3月任大禹節水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第四屆董事會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王浩宇在任職期間,在繼承公司傳統業務戰略發展規劃基礎上,布局“三農三水”(農業高效節水,農村安全供水,農民污水治理)新產業定位和八大業務板塊協同發展,有效完善了公司產業結構。其參與磋商談判和簽訂的PPP項目框架協議訂單超過200多億元,還成立了大禹資本集團。
此外,豐富的海外經驗還是90后重要的加分項。這不僅讓他們在與同齡人競爭時備受青睞,也讓海歸們在創新創業工作中起到先驅作用。
前不久,玖龍紙業發布人事變動公告,1992年的張連鵬由非執行董事調任執行董事,這也是玖龍紙業第二位90后高管。在張連鵬任玖龍紙業執行董事的兩個月前,1992年的KenLiu也由本公司非執行董事調任執行董事。這兩位任職于“家族企業”的90后執行董事,都有著豐富的海外留學和工作經驗。
▲玖龍紙業董事會成員列表 來源:wind
▲玖龍紙業公布的其執行董事張連鵬和KenLiu的人物介紹 來源:wind
張連鵬和KenLiu分別畢業于紐約大學和哈佛大學,前者曾與美國工作并具有行政、項目管理、會計和企業融資方面的經驗;后者曾于美國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擔任顧問約兩年,今后將負責玖龍紙業的北美洲業務。
那些在創業跑道上奔騰的90后
除了以過人的經驗和背景榮登高管寶座的年輕人之外,90后也是創業領域最新鮮的血液。
360董事長周鴻祎曾說,90后是今天互聯網的主流人群。他們敢于挑戰傳統,能夠迅速摸清互聯網運作規律,在很多細分領域成為當之無愧的后來居上者。
線上聯合辦公網頁Teambition創始人、90后CEO齊俊元便是這樣的典型。“天賦與勤奮”在這位年輕創業者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資料圖 來源:Teambition官網
齊俊元8歲就是上海灘排得上號的圍棋手,初高中癡迷科學每日在實驗室中度過。初高中6年時間,他參與研究了“降低肝炎檢測成本”、“如何鑒定鸚鵡科鳥類的性別”等項目,獲得“上海少年科學院小院士”稱號,還拿了不少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大學時他選擇了管理學專業,大三創業自學編程寫代碼。
Teambition是齊俊元在大四下半學期開始研發的。那段時間,他每天早上5點趕班車到閔行紫竹園區的辦公室,在車上看編程的書,到辦公室就開始寫代碼,晚上再趕最后一班車回學校宿舍。
齊俊元創建的Teambition僅一年就融資近5000萬,估值一個億;用戶群體破30萬,協作項目100多萬,遠遠超過資深同行明道、tower,占據協同細分市場的大壁江山。
作為同樣“一路開掛”的90后,Ractiv的創始人薛來甚至被人們譽為“天才神童”。
薛來取得的成績得益于對計算機軟件編程的熱愛。薛來的媽媽說,從9歲開始,薛來就是她和她身邊的同事們的“計算機工程師”,負責解決他們遇到的各種電腦技術問題。
2009年他曾赴美參加“英特爾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并在世界青少年“科學世界杯”大賽中榮獲團體一等獎。
高考那年,薛來為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放棄了美國留學的機會。在高考后的gap year里,他順利地進入了上海英特爾亞太研發中心,成為全公司唯一一個沒有大學本科文憑的正式員工。
一年以后,不顧家人反對的他開始創業,和朋友抱著手工制作的產品touch+孤身赴美,一家家地跑投資公司。沒想到,這個類似于微動和Leap Motion、可以省去手在鍵盤和鼠標之間來回移動的手勢控制裝置,頭3天就在眾籌平臺Kickstarter上籌得了10萬美元。
后來,他們在新加坡拿到了紅點創投的50萬美元,但由于做硬件成本較高,現在這筆投資還不足以支撐他們在新加坡租一家像樣的辦公室。迫于資金緊張,薛來回到了上海的家里,通過Skype和同伴們遠距離協作辦公。IT時報曾報道,沉迷于工作的薛來每周的工作時間長達100小時。
這些在創業跑道上奔騰的90后,不僅在自己愛好的領域內有著得天獨厚的天賦,勤奮也成為他們成功道路上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質。充滿好奇心并勇于大膽嘗試的90后正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完成一個又一個挑戰。
其實無論是子承父業還是自己創業,擺在這些90后面前的道路并不會比常人更輕松。而從“垮掉的一代”逐漸成長為中流砥柱,更是每一代人必須走的歷程。(張哲 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