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白領想玩收藏擔心買不起
行家:幾千元就能踏上收藏之路
收藏最好是藝術家的標志性創作,但現在當代藝術知名畫家的作品多動輒幾十萬起,一眾喜歡當代藝術的白領還能買得起嗎?
藝術維C創辦人陳曉勤表示,提起藝術品,大多數人頭腦中首先會蹦出一個詞兒是“貴”,“但如果你逛過畫廊、大學生藝術博覽會等,就知道很多80后90后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好玩有趣,重點是你絕對買得起,幾千塊錢就能踏上收藏之路”。
因為工作關系,我在2012年和日本著名的“平民收藏家”宮津大輔有過深入溝通。宮津大輔是日本一個普通公司的職員,在日本京都大學藝術與設計專業兼職講師。從1994年開始,他用自己打工的錢來收藏當代藝術作品。
作為一個工薪階層,宮津大輔的資金并不雄厚,但他眼光特別好,許多藝術家在尚未炙手可熱之前就被他慧眼相中,比如蔡國強、草間彌生與現在炙手可熱的中國藝術家曹斐,奈良美智還曾經親自為他家的推拉門畫畫。經過十多年的時間沉淀,這些藝術家身價飛升,宮津大輔也由此成為日本當代藝術的重要藏家。
宮津大輔的經歷讓我發現,收藏不是富人的專利,普通的上班族也可以用有限的錢買到好的藝術品。受此啟發,我也開始了自己的收藏之路。
我特別贊同宮津大輔的一個觀點,收藏藝術品,首先得買真正能打動你的。這也是我收藏的“第一要義”。但工薪階層的收藏也不能完全“感情用事”,得不斷地學習,才能具有高超的眼光。因為錢少嘛,收藏還完全構不成體系,只能像是押寶一樣,那怎么來衡量你看上的藝術家一定有價值,在未來有上升空間?
我有幾條判斷的原則和建議:首先藏家最好先通讀一下美術史,從一個比較宏大的眼光去審視,你想買的藝術品屬于什么派別,究竟有沒有原創性、創新性;其次你看上的藝術家最好是美院出身,這說明他至少在技巧方面沒有任何問題;同時還要考察一下藝術家是否辦過展覽,是否會長期持續地從事藝術創作,以及是否有簽約的畫廊和經紀人。有畫廊在背后推動,藝術家的成長性才能得到充分保證。
到目前為止,我買畫最大的單筆投入也不過1萬出頭。但我相信今天我用較低的價格收藏的這批年輕藝術家,十年之后的身價將會和今天有所不同,我相信自己的眼光,也愿意和他們一起成長,見證他們釋放出最大光彩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