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跟銀隆的關系,似乎再次走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1月17日,據《財經》雜志報道,魏銀倉已經辭去珠海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一職,由原總裁孫國華接任,魏銀倉現在已不直接參與公司經營管理。該報道還指出,銀隆的核心業務分管副總裁多由原格力背景員工接手,“格力系全面進入銀隆”。
對此,銀隆內部人士告訴本刊,此事屬實。而格力方面回復本刊的是,“‘全面’的說法肯定不屬實”,“這是個人行為,跟格力無關”。
一個讓董明珠堅定看好且賭上全部身家、迅速躥紅且成為各地政府座上賓的企業,為何會上演創始人退位的一幕?
一位格力內部人士認為,“董明珠是銀隆第二大股東,肯定要對自己投資的企業負責,也會把她對供應商質量、內部管理的要求代入進去,所以(銀隆)從供應商質量控制、內部人員架構、銷售等流程上都會做出調整。”
截至本刊發稿時,魏銀倉并未回復本刊的采訪問題。
不過在一位行業人士看來,“同意接受董明珠的投資,并使之成為銀隆的第二大股東,魏銀倉對今天的變化應該是有心理準備的。”
接下來的問題是,銀隆的股東結構將如何變化?董明珠是否會親自操盤銀隆,成為造車新勢力中的一員?
魏銀倉為什么要辭任?
魏銀倉是位個性十足的造車者,尤其是面對外界對鈦酸鋰電池技術的質疑時,他會情緒激動,拍案而起。但在氣場強大、光環加身的董明珠面前,他很多時候呈現出的是無棱角的那一面。
在2017年參加央視《對話》節目時,董明珠曾坦言,不僅是銀隆,汽車業普遍存在粗制濫造的缺陷。“有一天我們倆還吵了一架,就因為車的事情。我一看,縫隙那么大,他(魏銀倉)說,你去看別人的車,都是這樣。我說,那不行,你必須給我做到無縫對接,沒有理由說做不到。”
“日本的車90萬,我這車才多少錢?”魏銀倉說。
“就是這個錢,你能做到90萬的品質,那就是你的水平。”董明珠堅持。
“我(造車)才幾年的時間?你總要給我一點時間。”魏銀倉又說。
但董明珠覺得這個時間不能給,“現在必須是奔跑。我們在每一個細節管理上,一定要有嚴格甚至是苛刻的標準以及檢測手段,不漏掉任何瑕疵。”
主持人問魏銀倉:“要把從前的走路變成跑步甚至沖刺,能勝任嗎?”
魏銀倉答:“盡力而為。”
臺上的董明珠馬上“懟”了回去:“什么叫盡力而為?作為公司的一把手,必須(勝任)。除非你不在其位。在其位,謀其政,必須用極致的眼光要求你的隊伍。這沒有什么盡力而為的事情。”
此時魏銀倉的表情略顯尷尬。
但他不否認,投資人董明珠的到來,給銀隆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在產品質量上,我們真正領略到格力的管理手段,對工業產品追求的完美性。”
除了在思路上的碰撞外,銀隆的業績表現或許也讓魏銀倉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
據《財經》,銀隆主管財務的副總裁李志稱,2017年,銀隆的銷售訂單大約85億元,銷售訂單接近7千輛。而之前銀隆提出的2017年銷售額目標是300億。在2016年接受《中國企業家》雜志采訪時,魏銀倉曾透露珠海銀隆2017年的產能會大于3萬輛,2020年實現20萬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