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因內幕交易入獄兩年之后,李一男日前已經出獄的消息,又使得這位堪稱天才的人士再一次回歸公眾視線中。《投資者報》記者通過郵件等方式,希望能夠從李一男入獄前創辦的最后一家公司——牛電科技方面,確認該消息,但目前公司方面仍未對此事發聲。
說起李一男,公眾最開始想到的詞語便是 “少年得志”。15歲考上了原華中理工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少年班,23歲研究生畢業即進入華為,27歲當上華為副總裁職位,被稱是華為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從1993年到今天畢業已24年,對于李一男來說大約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2008年之前,他的職場及創業經歷都與華為緊密聯系,而在2008年之后,李一男則步入了職業的動蕩期,曾先后擔任百度首席技術官、12580CEO等職位,最后,自己創辦了一家名為牛電科技的創業公司,角色發生轉變,從職場到創業者。
職業上半場:
升職、創業均與華為緊密聯系
進入華為時,李一男才剛23歲,在華為的晉升速度甚至可以用飛速來形容,進入華為的第二天,李一男就當上了工程師,半個月后,李一男就成了主任工程師。兩年后,他已經成了華為公司的總工程師。在華為的第4年,27歲的李一男已被委任公司副總裁一職,堪稱華為史上最年輕的一個副總裁。
從他職位的快速晉升,可以看出華為掌舵者任正非對李一男能力的認可,以及對其本人的賞識,任正非甚至在某些內部場合對李一男以干兒子相稱,李一男也不只一次被外界認為是任正非未來的接班人。
就在李一男發展得風生水起之時,他卻選擇離開華為這個老東家。2000年前后,當時華為公司為壓縮管理層級需要,也為了給華為的數據通信產品構建一個強大渠道,公司鼓勵員工出去創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30歲的李一男拿著從華為股權結算和分紅得到的1000多萬元,毅然赴北京創業,港灣網絡便是其創辦的第一家公司,不過李一男的野心遠不止這些。
最開始,港灣網絡是華為產品的高級分銷商,而到后來,李一男已不滿足于分銷商的角色,開始涉及華為主營的通信業務,并與華為成為競爭對手,由于李一男對華為的發展模式十分熟悉,再加上他的技術實力和敏銳的市場觀察力,港灣網絡發展迅速,到2003年,港灣網絡的銷售規模已經突破了10億元。不言而喻,港灣網絡已發展到威脅華為的地步,曾經親如父子的任正非和李一男之間的沖突如期爆發。
為抑制港灣網絡的發展,任正非甚至專門成立了“打港辦”,從知識產權保護等角度壓制港灣網絡,此外,也由于李一男是技術出身,并非精通管理等內部原因,在內外因素夾擊之下,李一男撐不住了,最后,他選擇了任正非拋來的橄欖枝,2006年,華為正式收購港灣,李一男也回到了華為,擔任首席電信科學家、副總裁、華為終端公司副總裁等職務。
從1993年李一男進入華為,再到2000年他離開華為只身創業,再到2006年港灣被華為收購,李一男再次回到華為,頗有些從原點到原點的輪回感,但是2006年的李一男確實已經與1993年的那個李一男相去甚遠了。在這十余年的時間里,李一男經歷了人生的巔峰,27歲當上副總裁,又經歷了創業的艱辛及老東家的壓制,最終,依然回到了最初的那個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