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25日訊(記者 周琳)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日前舉行的證券交易所一線監管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證券交易所作為市場的組織者、運營者和自律監管者,處在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的第一線,具有獨特的優勢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從國際上看,交易所天然具有監管的職能,并普遍為法律所確認。一是交易所的監管職能與生俱來。二是交易所不管組織形態如何變遷,始終扮演著監管的角色。三是交易所一線監管不僅成為國際共識,而且形成豐富的實踐。
劉士余強調,從中國的實踐看,交易所一線監管必須堅定不移地搞,還有改進的空間。中國的資本市場很年輕,設立滬深交易所不到30年,發育還不成熟。同時,A股市場很特殊,投資者超過1億人,個人投資者交易額占比超過80%。在這樣的市場,保護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合法權益,是最艱巨的任務。交易所設立之初,就在章程中明確了自律等監管職能。1993年國務院證券委發布的《證券交易所管理暫行辦法》規定交易所監管職能。1998年,交易所監管職能寫入《證券法》,2005年修訂的《證券法》規定得更加完善,明確了交易所規則制定權、實時監控權、異常交易賬戶限制交易權、紀律處分權等,為一線監管提供了法律依據。
劉士余強調,過去交易所一線監管職能發揮得很不夠。2015年股市異常波動充分暴露了這一點。交易所絕不是單純的交易平臺,必須是強大的監管者。交易所要切實維護市場秩序,對廣大投資者負責。尤其是所有的交易活動發生在交易所,所有的交易記錄在交易所留痕,交易所抓監管責無旁貸。
據悉,2016年以來,滬深交易所探索建立了“以監管會員為中心”的交易行為監管模式,即交易所督促會員管好客戶,要求會員事前了解客戶、事中監控交易、事后報告異常。
劉士余表示,從一年多的情況看,交易所的工作重心實現了向一線監管的轉移,事中監管力度明顯加大,市場亂象得到有效遏制,市場生態發生積極變化。中國的資本市場賬戶是可以看穿的。證監會將發揮這一優勢,加快中央監控系統建設,加強對跨境、跨交易所、跨賬戶異常交易的監測,使所有的違規交易都無處可藏。
劉士余介紹,在一線監管方面,交易所還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實施“刨根問底”式的監管,對會員開展合規培訓、專項現場檢查,并且及時將違法違規線索上報證監會,形成了協同監管的合力。總的看,近兩年中國資本市場走得比較穩,得益于滬深交易所自覺擔負起一線監管的責任,今后應充分發揮這方面的作用。
劉士余還強調,境內外交易所應當攜手合作,共同做好一線監管的文章。一線監管不是新事物,但總是面臨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比如,在新產品新交易方式層出不窮的當下,交易所如何更好體現公共屬性,為不同層次的市場參與者提供公平的機會?如何完善交易規則,科學確定異常交易行為的標準,既管好秩序,又不影響正常交易?交易所如何用好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發展監管科技(RegTech)?如何加強一線監管跨境合作,共同打擊跨市場操縱行為?這些問題都需要共同探討,深入交流。
劉士余表示,中國的交易所本身是改革開放的產物。近年來,交易所對外開放步伐加快,開通了滬港通、深港通,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易所開展了實質性合作。今后,中國證監會將以更大的力度支持境內外交易所拓展機構互設、人員培訓、互聯互通等方面的務實合作,為全球資本市場穩定繁榮注入新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