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時鐘回撥至2015年6月26日,當天“黑色星期五”空襲A股,2011只個股跌停,2300只個股收跌。而后,市場進入不斷調整和震蕩的漫長弱市格局。
這對于2015年7月8日剛剛成立的華商雙驅優選來說,運氣實在不佳,建倉可謂舉步維艱。然而,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截至2016年12月31日,華商雙驅優選自成立以來凈值增長率竟然高達27.20%,同期上證綜指則下跌16.73個百分點。進入2017年,華商雙驅優選業績繼續穩步前進,一季度獲益+0.55%(上述數據來自華商雙驅優選的2016年報、2017年一季報)。
“成立至今,華商雙驅優選一直走得比較平穩。”華商雙驅優選的掌舵者、華商基金投資管理部副總經理李雙全顯得非常謙虛,“這只產品采取立足于中長期相對均衡的配置策略,目標是追求絕對收益,就階段性結果而言,投資策略和預期目標都比較穩妥地落到了實處。”
“弱格局”首重企業中短期經營業績
在李雙全看來,在“弱格局”的市場中,標的公司的實際經營情況和當期業績情況顯得格外重要。也就是說,要把公司的中短期經營業績放在首位。同時,在市場調整過程中,標的公司風險的相對可控也很重要,因為,這對控制基金凈值的回撤比較有利。在滿足這兩點的基礎之上,還要考慮中長期維度上行業和公司的成長性。要多思考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是不是一個朝陽行業,公司自身能不能成為這個朝陽行業里的龍頭公司。
“總體而言,值得納入重點股票池的股票,不僅‘風險收益比較合適’,而且要在未來幾個季度之內能夠看到比較明顯的上升空間。”李雙全分析“弱格局”中的投資之道。
注重長期均衡配置
基于避險或者是“抱團取暖”的初衷,上半年很多機構投資者都將手中的籌碼集中到白酒、家電等龍頭股上。然而,這些“龍馬股”并沒有出現在華商雙驅優選最近兩個季度的重倉股名單中。
“我沒有刻意地和大家保持一致或者不一致,這是根據自己的選股習慣,自下而上精選的結果。從我管理的角度來看,我會把倉位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雙驅的倉位一般都在80%左右。我希望能夠以時間換空間,所以不會去博短期的主題和熱點,也不追求短期的爆發性。”李雙全表示。他還是希望能夠找到真正具有成長性的公司,通過長期持有的方式,來分享公司成長的收益,最終在公司的市值和基金的凈值上有所體現。
下半年高成長公司有望被重新認知
“下半年整個市場會更加均衡。” 李雙全分析認為,一方面是經濟增長減緩有壓力,另一方面是流動性可能有改善空間,這兩者形成對沖。
“目前藍籌股的估值修復可能已經走到一個比較高的位置,再往后可能不光是看市值是不是夠大或者業績確定性是不是高,還要看公司的成長和估值之間的比價效應。”李雙全說。
在更加均衡的下半年市場走勢中,李雙全認為,不管是價值還是成長,到最后都會體現在這個公司的市值或者股價上。對于市值大的龍頭企業,大家也會看你的估值和成長性之間的匹配度。對于市值小一點的公司,大家也會看是不是有真正好的業績。
隨著半年報披露季的到來,李雙全認為,如果真正具有高成長性的公司能在半年報里表現出非常好的業績成長性,加上近兩年的估值調整帶來的吸引力,這部分公司有望被市場重新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