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8月4日訊 位于東圳路和延壽路交叉路口處的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區,曾投資6.5億元,按照“三級甲等”的醫院標準設計建設。新區于2011年10月底落成,2012年3月5日門診、急診陸續對外營業。但是,投入使用還不到4年,醫院門診大樓地面凹凸不平,落差有30厘米左右。而大樓外圍,有明顯的地陷和裂痕,使樓房有“懸空”之感。市民擔心工程質量有問題。
急診通道地面沉降產生的裂痕
現場:地面不平絆倒人院方鋪地毯防摔
莆田市民吳先生告訴記者,上周末他帶著生病的母親前往附屬醫院新區就診。剛走到門診大樓門口就看見了地面上的裂痕,“我當時以為只是普通的地面破損,可進入門診大廳后著實把我嚇了一跳。”吳先生告訴記者,大廳內的地面凹凸不平,十分明顯,落差嚴重的地方有30厘米左右。據吳先生介紹,當天有好幾個病人因地面不平被絆倒了。
“現場沒有看見有人維修,院方為了防摔還鋪設了紅地毯。”吳先生說,附屬醫院新區投入使用時間還不到4年,就出現了這樣的問題,他懷疑工程質量不過關。
調查:急診通道“斷裂帶”院方已緊急封閉
昨日上午,記者來到莆田學院附屬醫院新區門診大樓。在大門的遮雨棚底下,記者看到了地面上明顯的裂痕,而邊上封閉的玻璃大門門框還出現了整體傾斜。24小時急診通道也已經封閉通行,還有“注意危險,請繞道通行”的指示牌。據觀察,急診通道下方的地面已經出現了“斷裂帶”,樓房與地面分離,像“懸空”一般。
記者隨后進入門診大廳,整個大廳地面凹凸不平。而在開裂的地面處,院方都鋪設上了紅地毯,并設置了三角警示牌。記者掀開其中一塊紅地毯發現,塌陷的地面已經導致地面瓷磚破碎,前來看病的市民只能避讓繞行。
院方:在春節前完成地面修葺
該院計財科謝主任接受了記者的采訪。謝主任表示,出現地面沉降的原因,與工程質量沒有任何關系。院方在裂縫處鋪設紅地毯,也是出于安全考慮。目前樓房主體結構安全并沒有出現問題,市民不必擔憂。據謝主任介紹,新區所處的地下有較深的淤泥,所以產生了沉降。“附近一些小區也有類似的問題,這一帶淤泥淺的有8米,深的都有十幾米。”
據謝主任介紹,市政府還就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地面沉降等問題專門作出一份專題會議紀要。會議紀要里,就莆田學院附屬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地面沉降質量鑒定問題,要求市住建局幫助醫院協調聯系省里有資質的質量鑒定機構,對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地面設計、施工質量進行鑒定,厘清責任。
“在鑒定機構還未到位的情況下,院方會先進行維修。”謝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已經制定出了修繕方案,在春節前完成門診大廳內的地面修葺工作。(海都記者 陳小芳/文 馬俊杰/圖 實習生 黃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