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5月29日訊昨日,家住莆田市區鎮陽路的張女士向海都記者反映,他們家附近的陸霞橋幾年前就被鑒定為危橋,但不知為何一直未動工修復。“雖然現在陸霞橋沒有機動車通行,但橋兩側的護欄破損嚴重,安全隱患明顯。”張女士說,陸霞橋附近建設了小花園,每天到這里游玩的市民很多,稍有不慎,很可能就會有人掉到河里。
二○一○年陸霞橋被鑒定為危橋,限載、限速、限行
護欄破損嚴重
昨日,記者來到張女士所說的陸霞橋。該橋一側的石碑上刻著“丙寅年仲夏建”等字眼,也就是說該橋是1986年修建的,至今已有近30年歷史。記者注意到,該橋長約30米,寬只有六七米,橋的南側的護欄幾乎全部毀壞,只剩下底部10多個低矮的護欄墩,北側的護欄也有不同程度損壞。在橋的兩端,分別立著4塊隔離墩,還有沙土堆放在橋面上。記者采訪期間,除了行人外,不時有摩托車和電動車經過這里。
附近一位居民告訴記者,陸霞橋原先是市郊荔浦、陡門、西洙等村莊通往莆田市區的一條重要通道,文獻東路建成后,其交通功能也慢慢弱化。這位居民說,不久前,附近的陸霞寺建成了一個開放式的街邊小花園,晚上很多市民會到這里休閑散步,陸霞橋護欄損壞多年沒有修復,十分危險。此外,橋旁的小花園的防護欄高度也不夠,游客很容易跌入河中。
歸誰管理不清楚
記者了解到,目前,陸霞橋原先的建設業主已無法查找。而在2010年時,莆田市政管理部門曾邀請有關檢測機構對該橋進行檢測,鑒定為危橋,同時也提出相關整改意見,并設置了隔離墩,禁止機動車輛進出。目前,陸霞寺旁建設了小花園,連接陸霞橋與延壽路的通道也已被改造成廣場,機動車輛無法通行。
荔城區鎮海街道辦事處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陸霞寺及其周邊的市政配套設施均屬市住建部門負責,建議向市住建部門了解情況。隸屬于市住建局的市橋梁管理處工作人員李先生則表示,他們主要負責城區主干道橋梁的管理、維護,鎮陽路屬于背街小巷,陸霞橋的維護管理應該由當地街道負責。
此外,市住建局在回復市民咨詢時表示,陸霞橋旁的豐美段綠道臨河護欄是依據相關規范設計的,該段屬于延壽溪支流,水深低于80厘米,護欄高度設計符合規范標準。(海都記者陳盛鐘/文 馬俊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