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4月17日訊一條綬溪,隔著古今建筑,一邊是遷建的古建筑,一邊是市博物館新址。已經落架的博物館新館,猶如一柄巨大的“如意”鑲嵌在綬溪畔,與對岸的古建筑遙相呼應。近日,外觀工程已完成的莆田市博物館因其精美的外形受到不少市民的關注,何時對外開放也成了大家關心的熱點。
莆田市博物館擬明年6月開放(形似如意,又像無限符號的博物館主體建筑已基本完工)
昨日,記者來到綬溪公園入口處,只見嵌在綬溪畔的大紅“如意”醒目搶眼。不似以往常見的平屋頂,新館一大一小紅色圓屋頂造型獨特,富有個性。莆田市博物館館長游國鵬告訴記者,目前新館主體工程及外部鋼架結構已經完工,內部裝修工程正在進行,預計明年6月份可對外開放。
據介紹,博物館作為莆田文化的一大載體,與延壽溪畔的荔枝林帶相互輝映。因為荔林水鄉是莆田的一張城市名片,因此在建筑與環境的對話時,外觀設計大量采用紅色,暗喻荔枝成熟、碩果累累。博物館新館外觀像媽祖手中的“如意”,正好代表“媽祖的故鄉”莆田,也象征著吉祥如意。(海都記者陳小芳/文 馬俊杰/圖)